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而陕北和陕南这一南一北的两大区域,就像荷叶饼一样,把关中这块“肉”给夹在了中间。但是,这两块荷叶饼却不是一模一样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差异性。

陕北与陕南的水土对比

水系对比

要说陕西是福地,那肯定是离不开水的,毕竟水是万物之源。陕北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黄河,而黄河在陕北境内还有三条一级支流,分别是:无定河、延河、窟野河;陕南境内最大的河流是汉江和嘉陵江,汉江发源于汉中,嘉陵江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江河。

乍一看,陕北和陕南的水系似乎不相伯仲,实际上陕北的水系总流量跟陕南的水系总流量是完全没办法去比较的,随随便便拎出个汉江,就把陕北那些河流都给秒杀了。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就足见陕南的水流量充盈有余。

同时,陕西还流传着“陕北引水、关中留水、陕南防水”的说法。陕北气候干燥,守着黄河却没水吃,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大“痛”。陕南气候湿润,每年的汛期都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防洪形势,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大“忧”。

▲图为陕北乾坤湾
▲图为陕南汉江三峡

地貌对比

这种缺水与多水的情况,其实与陕北和陕南的地形地貌也有着极大的关联。陕北主要地貌是由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组成;陕南主要秦岭山区、大巴山山区、汉江谷地三大类组成。

由此可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陕北的水汽蒸发量比陕南大了不少。除此之外,陕北约占到了陕西省土地面积的45%,陕南约占到了陕西省土地面积的36%。虽然陕北面积足够大,但是陕北的植被覆盖率远低于陕南,换言之陕北的渗水量远高于陕南。

因此,陕北给外界的印象是大漠孤烟、黄土贫瘠,陕南给外界的印象却是青山碧水、山高路险。前者体现了一种粗犷与豪放,后者体现了一种精致与秀美。

▲图为陕北黄土高原
▲图为陕南紫柏山

陕北与陕南的人文对比

由于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差异化,导致陕北和陕南的人文差异异常巨大。

饮食对比

从饮食上来讲:陕北人的主食通常是面食,在北部区域肉类也作为主食之一,比如牛羊肉;在南部区域杂粮也作为主食之一,比如小米。而陕南人的主食通常是米饭,对于靠近汉江、嘉陵江等水系的沿江居民而言,又会把水产品当做主要的辅食之一。

陕北人在面食上下了各种各样的功夫,什么河捞、杂面、抿夹五花八门,甚至把面跟土豆搅合在一起,做了个洋芋叉叉出来。而陕南人却在菜系上体现出了更为精致的烹饪方式,什么“白血海参”、“汉江八宝鳖”、“秦巴四珍鸡”、“烧鱼梅”、“商芝肉”、“苜蓿肉锅贴”、“薇菜里脊丝”等等,不胜枚举。

但要论大众口感,显然陕南菜更受欢迎,因为陕南菜融合了川菜烹饪方式,而川菜作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在陕南地区尤其是汉中境内,近乎完整的照搬了川系风味。虽然陕北菜也独具风格,但对于想拥有曼妙身材的女生而言,多数不大喜欢选择吃面食。

▲图为陕北铁锅炖羊肉
▲图为陕南腊肉

性格对比

通过喝酒这件事,我们还能发现陕北人和陕南人在性情上的差异性。陕北人喝酒的状态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陕北人喜欢喝酒,绝非天性使然,因为陕北的冬季异常寒冷,用酒来抵御严寒是陕北人最初的习惯。而陕南人喝的是情怀,有酒不怪菜,炒一碗酸菜,或弄几个生辣椒,也能宴酒。陕南人也喜欢喝酒,但讲究的却是无酒不成宴席、无酒不成礼仪。

有人曾开过这么一个玩笑说:“陕北人是吃荤的,男人讲义气爱秀膀子,女人大嗓门却很腼腆;陕南人是吃素的,男人讲情怀爱秀厨艺,女人小嗓门却很活泼。”对于这样的说法,子卫也就那么一笑了之,听听便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陕南人与陕北人的性格确实不同。

这可能与陕北、陕南的人口迁徙史有一些关联性。陕北人口多数来自华北和华中西北部,而陕南人口多数来自华南和华中东南部。在古代史上我们就能看到,当时的古人自诩中原人为华夏正统,而视南方人为蛮夷之族。因此,南方人和北方人所出现的性格差异,也就容易理解了。

▲图为陕北腰鼓
▲图为陕南赛龙舟

民居对比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年间,在中原人口向西部迁移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人由东自西渡过黄河来到了陕北地界繁衍生息,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的走西口。从清朝初期至清朝末期两百年间,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不少人在经过汉水谷地和秦巴山地的老林地区时定居了下来,这就是“清朝时期最著名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事件中所出现的陕南移民潮流。

而这些移民潮所带来的民居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陕北最为具代表性的就是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陕南因地势比较复杂,所以民居的风格比较多样化,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角楼、三合院和四合院,但都有个共同特点,民居上一般都是屋顶尖,这一点与南方气候有关。

别以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窑洞都是穷人住的,现在窑洞可是陕北的一种文化,很多酒店都想做出地域特色,窑洞就成了首选。而陕南民居则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诗意,在青山碧水之间,因势利导,显现出独有的韵味,在不少人的眼中,那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所在。

▲图为陕北枣园革命旧址
▲图为陕南终南山寨

历史对比

陕北的黄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就连咱们中国人的始祖——轩辕黄帝,都埋在了陕北。而陕南的秦巴文化,则具有着江南文化特征,其文明史断然无法与陕北相比。

但是陕南的汉文化,倒是可以与陕北的红色文化相媲美。世人都知道,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以陕南汉中为立足点,而后统一了全国,奠定了大汉王朝407年的基业。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以延安为革命的摇篮,在此完成了东征、西征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陕北延安有《延安保育院》实景演出,把逝去的母亲、无助的孤儿、一顶军帽、一个保育院,以及发生于革命年代的红色记忆完美呈现。在陕南汉中有《天汉传奇》实景演出,200多名演员配合高科技灯光特效,在烟波浩渺的千亩水域上倾情演出,再现了一幅汉文化的传奇画卷。前者红色精神为主线,后者以汉文化为主线,在子卫看来还是前者更具有震撼性,更触动人心。

▲图为陕北《延安保育院》
▲图为陕南《天汉传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为陕西省的陕北与陕南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相互之间的多元文化构成了陕西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才是正确看待陕北与陕南的一种视角与心态。虽然黄河与汉江不同系,黄土高原和秦岭不同脉,但在子卫心里,家不分彼此,国不分彼此,有容乃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