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挨过板砖的脑袋,永远不知道回头。幸好,印度有过这种经验,因此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收手。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印度方面在6月14日表达了温和态度。印度交通部长加德卡里表示:不应该通过扩张使印度变得强大,应该通过建立和平来让印度强大起来。

他还举例称“印度从未试图夺取不丹的土地”——(这时不丹看了看不远处被印度吞并的锡金),“即便在1971年赢得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之后还帮助孟加拉国独立”——(北方有大国发出最后通牒式照会,海上有美国的舰队在盯着,印度实在是不敢顺势“拿下”孟加拉国)。

面对弱小的对手时,印度表现得骁勇善战,而遇到曾经教训过自己的邻国,新德里方面就会高举和平的招牌。

据印媒6月13日报道,中俄印外长将于6月22日举行视频会晤。而据《印度时报》6月15日的报道,中印代表在拉达克东部的加勒万河谷地区和基阿姆温泉继续举行会谈。这些都被认为是缓和中印边境西线局势的积极信号。

印方明白,虽然印军在这一地区的兵力占据优势,但双线作战的风险极高。最近印巴两国又在实控线附近交火,起因就是印度方面违反了停火协议,导致4名巴基斯坦人受伤。作为报复,巴基斯坦军队6月10日晚猛烈还击,打死一名印度士兵。

不仅是巴基斯坦,连尼泊尔现在都不再忍受印度的蚕食。就在6月13日,尼泊尔众议院从法律层面确认了新版国家地图,让印方暴跳如雷的是,尼泊尔方面居然敢公然在太岁头上动土,把印度侵占的大约355平方公里土地划为本国领土。这是对“南亚霸主”的公然蔑视。

按照印方一贯的做派,遇到这种被打脸的事,肯定要第一时间拿出报复手段。但这次印方在事先发出军事恐吓的情况下,只是发表声明反对,没敢发脾气。

究其原因,应该是印度发现这次形势不太对。尼泊尔的后面站着崛起大国,即便新德里方面像以往那样采取封锁边境等惩罚措施,也很难收到效果,反而会加剧尼泊尔人对印度的仇恨。毕竟,中尼两国签署的《过境协议》已经在2020年2月1日正式生效。尼泊尔在外贸上历史性地摆脱了对印度港口的严重依赖。

另一方面,印度境内的疫情再度加重,确诊病例在6月15日突破33万例,位居世界第四,而且增长速度不见放缓,反而加速。金奈市和邻近地区将于6月19日再次实施封锁,大约1500万人都会受到影响。到现在为止,印度仍是世界上人均检测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疫情还未进入高峰,社区传播的风险极高。

印度的经济、金融和娱乐之都孟买已经沦陷,成为疫情的“震中”。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也是印度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确诊病例数已超过整个大中华区。

可以说,现在印度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疫情,外与3个邻国同时发生争端。如果不是现在的莫迪和人民党还算强势,局面恐怕将失控。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选择释放“友好”的讯号、想暂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并不意外。问题是,印度的诚意能有多少?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暂时的放低姿态和放软话其实是印方的缓兵之计。

新德里方面不会放弃与尼泊尔产生争议的这3块土地,而且会找机会收拾一下越来越虚弱的巴基斯坦,唯一感到头痛的只有强大的北方邻国。

现在印度似乎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招数:表面上认怂说软话,但实际行动上却不会收手。据印度print网站在6月13日的报道称,尽管在班公错湖地区的对峙依然在继续,但印方反而加速建设基础设施,正忙于把位于加勒万河谷的一个木桥改建为钢混结构的大桥。印方的理由是,这座桥距离实控线大约7公里多,是连接公路网络的重要枢纽。这座大桥的完工,将增强印度在边境地区部署兵力的速度,提升机动性。

由此可见,印方现在放低姿态,只是形势所迫,并非真心实意想与邻国一直平安无事下去。就在6月14日,印度防长辛格还叫嚣称“印度不会在民族自豪感上妥协,因为印度已经不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可想而知,等到新德里方面控制住内部局势,或将是印度新一轮挑衅的开始。对此要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