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注国际局势的读者想必一定会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闹矛盾,双方时不时还要大打出手一番。大家都清楚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南一北两个国家,可是许多人却并不知道印巴两国在几十年前原本同为一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了呢?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历史的脉络非常清晰,虽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次朝代更迭,但作为一个大一统中国的基本逻辑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可是,印度的历史却和我们中国截然不同。

印度历史最早要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然而,那时候的印度和今天的印度除了地理位置上有较高重叠外,其他方面关系不大。简单来说,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民族、部落、宗教之间的征服史。原先占据印度南亚次大陆的民族、部落被后来者征服与奴役,后来者又被更后来者征服与奴役。这种征服往往都是自北向南推进,其中对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影响最大的当属建立于1526年至1857年的莫卧儿帝国。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流宗教,在印度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大家所熟知的印度种姓制度便是其核心教义。然而莫卧儿帝国征服印度后,伊斯兰教也随之在印度站稳脚跟。莫卧儿帝国征服者都是伊斯兰教徒,因此印度社会的最上层被穆斯林所垄断。但印度教由于拥有非常庞大的群众基础,所以穆斯林征服者也不能赢家通吃,只能选择与印度教徒相互共存,从而形成了北方是伊斯兰教的天下,南方是印度教的天下。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将人分成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是高等级,吠舍、首陀罗是低等级,至于被称为“达利特”的贱民则在许多印度教徒眼里连人都算不上。所以在种姓制度的压迫下,吠舍、首陀罗的生活都是比较惨的,达利特就更不用说了。可是伊斯兰教有一个教义是只要入了教,大家都是穆斯林。穆斯林的意思就是兄弟,大家都是平等的。

能甩掉卑贱的身份,在理论上与高层贵族拥有同样的人权,这对许多生活在底层的印度人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因此不少对印度教没那么虔诚的教徒纷纷选择皈依伊斯兰教。如此一来,许多印度教徒就不干了,你占了我的地盘,现在还要拉我的人,哪有这么欺负人的?于是,印度大陆上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最开始,双方的行动还是比较克制,主要也就停留在耍阴谋诡计给对方添堵的程度上。比如穆斯林每天都要多次祷告,印度教徒就在清真寺门口吹个笛子、大声吆喝,尽量制造噪音让穆斯林无法安心祈祷。而穆斯林也不让印度教徒省心,印度教中将牛视为神圣的动物。那好,穆斯林就站在印度教徒面前大口吃牛肉,我吃我的饭你总不能有意见吧……

就这样一来二去,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因三观不合导致矛盾越来越深。彼此之间也从看对方不爽发展到了敌视对方的程度。后来到了英国殖民时代,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并没有考虑过放下隔阂,同仇敌忾,反而各自找英国总督数落对方的不是,都希望英国人站到自己这一边。原本双方是一家人,结果闹到了这种程度,这日子显然是过不下了。于是便有人提出将印度大陆一分为二,北方归穆斯林,南方归印度教,大家各过各的。

到了二战结束后,英属印度独立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这对所有印度人来说都有不同凡响的意义。按理说,在国家大义面前,大家应该放下矛盾,为国家的美好明天共同奋斗。可是又一个新问题随之产生了,那就是独立后到底谁做老大?

当时印度的最大的政党叫国大党,几乎印度所有上层精英都是这个党的成员。比如印度国父甘地、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国大党提出的理念是不要搞宗教纷争,要为统一的印度共同奋斗。话虽这么讲,可实际执行起来却不太现实。由于印度的印度教徒人数远高于伊斯兰教徒,前者的主体文化程度不高,你跟他们解释国家大义可以,但前提是要让印度教成为老大,这一点绝不能动摇。如此一来,穆斯林们就不干了,既然谈不下来,人数又是你们占多数,那行,我退群,你们自己玩去吧。于是,上面提到的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就退出了国大党,并加入印度穆斯林联盟,成为了该联盟的主席。

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分歧双方围绕着分还是不分的问题展开探讨了许久。但由于双方原本就三观不合,再加上如今又有新的利益诉求,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因此这事根本就没得商量。于是在1947年8月14日至8月15日,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并随之诞生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史称“印巴分治”。

参考文献:《自由与荣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