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也就是后来人们口中的商鞅,秦孝公嬴渠梁一纸求贤令,景监将军暗中助力,终于招来了在魏国不得志的卫鞅,卫鞅的到来,不仅是自己遇到了伯乐,也使秦国改变了多年积贫积弱的现状,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本,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商鞅的结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被车裂而死,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为秦国鞠躬尽瘁商鞅真的只有死才能让变法成功吗?

卫鞅原是卫国人,后来在魏国丞相公叔痤府上做中庶子,公叔老丞相一直向魏王举荐卫鞅,可惜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王骄傲自大,而且此时魏国还拥有早已声名远扬的大将军庞涓,六国分秦大计就是庞涓一手主导的。

所以魏王对年纪轻轻的卫鞅自然不够重视。虽然公叔丞相是最先发现卫鞅才华的人,可惜他还是没有能力扶持卫鞅上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秦王为粉碎六国分秦计划,举全国财力,派出景监将军伪装成商人到魏国游说,景监到魏国不仅成功使六国分秦计划流产,还无意中发现了大才卫鞅。

恰好秦王痛定思痛发布求贤令,而卫鞅也被秦王的诚意所感动,下定决心入秦。卫鞅离魏入秦又展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才智。

话说庞涓自知公叔痤不可能在临死之际举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担任魏国丞相,于是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个中庶子卫鞅,于是他来到公叔陵一探究竟,庞涓先让卫鞅自报学派,何处修学,师从何人。

卫鞅机智地用“师从王道治国之学”搪塞过去了,让庞涓误以为他不过是一个阿谀奉承,只会说大话空话的人,后又问“鬼谷子,尸子听说过吗?”而卫鞅此时表现得非常疑惑,答道:“鬼谷?没有,从未听说。”

虽然到现在卫鞅的授业恩师到底是何人依然无人知晓,但大多数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都认为鬼谷子是卫鞅师父的可能性最大,可见卫鞅的回答表现出了他只会高谈阔论,不知山外有山的假象。这次成功的“装傻”彻底打消了庞涓的怀疑,也促使了他更早的离开魏国。

卫鞅到秦国之后,遍访乡野,历尽千辛,访察民情,终有治国大策之端倪,然而卫鞅怕秦王不是真心求贤,屡次试探秦王,终于确定了秦王复兴秦国的决心,也毫无保留地把毕生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秦国。

卫鞅通过“徙木立信”让秦人看到了变法的信心,也让秦人看到了希望。而变法必须要触碰到秦国老世族的利益,申不害的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就是他没有找到变法的根本,深知其理的卫鞅当然不能走申不害的老路,这也为卫鞅的结局埋下了种子。

新法讲究一人犯法,什伍连坐,渭水大刑,斩首七百余人,震动天下。又有老世族设计让太子触犯新法,太子年少冲动误杀村民,被夺封地,而作为太子首傅的秦王兄嬴虔则被处以极尽侮辱的劓刑,也就是割鼻子。

接连触及秦国老世族痛处的卫鞅也注定了悲惨的结局,虽然秦王为了保住卫鞅,欲杀元老重臣,太后也密令杀掉嬴虔,但商鞅新法实在严苛,虽使秦国强大,在众人看来也终究有失人道天道,后又为王轼破法,彻底堵住了自己的后路。

秦王的薨逝宣告了卫鞅失去了他唯一的保护伞,继位的新秦王正是曾被流放的太子嬴驷,嬴驷为稳定自己的权威,也为弥合新老世族的仇恨,听信假死后生的嬴虔的“大论”为杀死卫鞅找到了充足的理由,然而卫鞅真的应该以死来保住新法吗?历来变法的人真的就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吗?这真是一个困扰世人千百年的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