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常州小学五年级小学生缪可馨,突然从教室跑出后,翻越栏杆坠楼身亡。但6月12日,官方通报称,未发现袁老师在课堂中存在辱骂和殴打行为。

孩子跳楼原因是什么?事发前在教室里发生了什么?缪可馨跳楼案当即引发热议,可是十来天过去了,家属方与校方说法不一,真相仍旧扑朔迷离。据悉,缪可馨跳楼前刚上完袁姓老师的作文课,缪可馨在《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中发出感慨:"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而这个作文被大面积勾画,老师批注:"传递正能量"之后要求缪可馨重写,家属认为孩子跳楼与老师批改作文时对孩子进行否定有关。

同时,家属还提出质疑,缪可馨跳楼后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袁老师才通知家属。

通知家属后,袁老师就没有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

缪可馨家属联系袁老师未果,结果第二天袁老师照常在班级群里发消息,家属认为袁老师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照常上课让人难以接受。

缪可馨的家属还出示了聊天记录,记录中显示去年10月,这个袁老师在课堂上掌掴过缪可馨。可是当地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去年掌掴和今年跳楼这是两码事,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为了解事情真相,缪可馨家长曾联系同班同学家长,请同学讲一讲课堂上发生了什么,然而,他们求助的家长对此事均持回避态度。

真正把这个事件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是因为缪可馨同班同学家长在家长群里的点赞操作。事发后,真相还没出来呢,就有家长"迫不及待"地在班级群里表示,认为袁老师没有错的点赞。

直到有家长提出来,这时候点赞对缪可馨家人是一种伤害,这才阻止了这场"点赞"闹剧。

那么,当天作文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有通报称联合调查组走访了班级学生45名、学校老师3名,未发现当天袁老师在课堂上有辱骂、殴打学生行为。

可是缪可馨家长对袁老师的质疑并不是无中生有,据袁老师11年前的一位学生小郝称,袁老师确实很喜欢在课堂上掌掴学生,小郝说就是"发泄式教育",她会拿书、教棍、三角尺这样的工具打人,自己也曾被袁老师扇过十几个耳光,两边脸都被打肿了。而且袁老师会当着大家的面嘲讽同学的作文,小郝还表示自己曾经很用心写的一篇关于熊猫的作文就被袁老师当众嘲讽过,读一句讽刺一句。

事情已经过去几天后,6月15日,当地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对此事再次回应,这次回应称缪可馨作文里红线勾画部分不是老师所为,是缪可馨自己画上去的。并且指出缪可馨作文里的"独到见解",也就是老师批示内容不够正面的部分,涉及抄袭。该工作人员还称,当时作文被要求重写的有7个学生,而缪可馨只是其中之一。

事发至此,一些网友对此愤愤不平,有网友提出事情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学生、学生家长不敢站出来说话,袁老师是否存在体罚、挖苦学生等不正当教育手段,而不是把焦点引到作文到底是不是负能量或者有没有抄袭的问题上。

目前,从陆续曝光的老师的所作所为来看,如果要说她100%无责,估计网友们也不答应。但是事件最终如何判定,相信调查组也会根据进一步发现的证据来做出公正判断。只是这个事件中,真正最令人担忧也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正是那些盲目"点赞"的家长们,如果在自己并不清楚真相时,就做出一些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的举动,真的不仅伤了缪可馨家人的心,这样的言行到底是想给自己的孩子传递什么"正能量"呢?

另外,这个案件也给广大家长敲响警钟,孩子的心理教育要重视,不是说要让他们咬着牙关去承受老师或者其他人的非议、指责、处罚,而是遇到这类事件要懂得和父母沟通,要学会梳理自己的情绪,毕竟任何时候生命才是最可贵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