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被芒果台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刷屏了,打开各个社交软件,都是姐姐们。

同事吐槽道:“都是功成名就的30+的姐姐了,怎么就愿意来参加这样一个选秀节目呢?不是自降身价吗?换成是我我就不愿意。”

确实,在普通观众看来参加这样的节目就是掉分了。

但是除了有钱拿以外,参加这样的节目还有话题度。要知道芒果台举办的综艺节目都是收视率很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争议。

对于明星来说,有争议有话题就意味着有曝光,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益处。

特别是参加这样一档选秀节目,还能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更多技能,从而拓宽自己的戏路。

就像郁可唯说的:“观众对我的印象都是唱歌好听,唱了很多电视的主题曲这样。但是我也想展现其他的给观众看看,郁可唯不是只会唱歌,所以就来了。”

早已功成名就的姐姐们在努力争取更多元的发展方向,学习更多技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况且她们要踏出这一步比普通人转行更难。

演员,歌手也是职业,她们也都是职场女性。

01.职场瓶颈。

参加工作5年左右就会产生一种职业瓶颈的感觉,升职无望,又没有其他技能。上有老下有小,即使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厌倦也不能轻易辞职,从而产生倦怠。

关于职场瓶颈又分为三种:

职位瓶颈:职位没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能力不突出,从而无法升职;代表岗位:文员。

业务瓶颈:公司所属的行业太泛滥,加上公司本身缺乏竞争力,发展不起来。

平台瓶颈:选择的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限制了自身发挥。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瓶颈效应”:当人群在通过一个入口或出口处,若有次序地行进,可顺畅流通。行进速度愈快则流量愈大。而当人群很拥挤时,则流量大大减少。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若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则交通流量可很大。如果遇到一个狭窄的路段,则车辆密度增大而形成堵塞,流量立即减小。这就是所谓的“瓶颈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02.突破瓶颈效应

如何突破瓶颈效应?寻求横向发展。

何谓“横向发展”?就是多关注跟现在的工作有关联的行业,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就像姐姐们一样,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了建树。还是来参加了这档选秀节目,这也是她们寻求更多发展的一个方式。

其中以宁静的成就最大,从1994年凭借《炮打双灯》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开始,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1996年获得金马奖,

1997年获得百花奖(2012年又获得该奖项),

1999年获得金鸡奖,

至此中国最有分量的电影奖项拿了个遍,那个时候她三十岁不到,就已经拿了大满贯。

很多演员终其一生,也没有这样的荣耀,更别说后面她还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

在电视剧方面她的成绩也丝毫不逊色,一部《孝庄秘史》,让观众赞叹:宁静之后再无大玉儿。

已经到达了这个高度,她还参加了跨界歌手,唱起了歌。

大家才发现,原来宁静唱歌也这么棒。

都说在娱乐圈是演而优则唱,这何尝不是一种尝试。长期从事一种职业几年,十几年,都会产生倦怠。

多关注和工作相关的行业,也许就会成为你突破瓶颈的一个契机。

宁静一部分获奖记录

活到老学到老。

很多人进入职场以后都会忽略学习,下班以后就是吃喝玩乐,刷抖音,日子过得潇洒又快乐。

有朝一日被裁员了,才发现自己这些年的时光都虚度了,后悔莫及。

有一朋友叫小燕,在公司担任业务总监。她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考文凭。

曾经为了学英语,3年时间风雨无阻下班了就往培训学校赶。

到后面经常给经理翻译外国客户的邮件,深得领导赏识。

常言道:技多不压身。不要求样样精通,但是终归要学习一项技能,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成年人的底气。精通你的本职工作。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招聘要求上写明了要精通Excel和Word,应聘者来面试的时候都说自己精通。

可是一问到一些功能都是一脸懵,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连最简单的函数都不会,难道精通Excel就只是会录入数据吗?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笑出了声,心疼HR一分钟。

这也影射了现在一部分职场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一上班就开始忙,可是到了下班的时候回想一天的工作,却发现什么都没做。

从事任何工作的前提都是要精通你的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在公司有立足之地。

有的人心大,这样想做那样想学。就忽略了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漏洞百出。被上司批评,就埋怨公司太不人性化。

工作年限久了以后,看到比自己后来的都升职了,自己还一动不动。又认为到了瓶颈期了,要寻求另外的发展。

就像一些流量明星一样,明明是歌手,非要去演戏。结果演技不过关,反被群嘲。

著名影星张曼玉曾经开过一场演唱会,被观众吐槽公鸭嗓,很难听。

张曼玉在舞台上说道:“我演戏演了30年,如果再给我30年去唱歌,我也一定能唱好。”

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然会有其他的机会。

加油吧,后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