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该书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原型描写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书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景阳冈大虎、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等等至今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不过演义毕竟是演义,书中那些威名赫赫的英雄好汉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那么轰动,甚至有些人压根儿就不存在。

央视版《水浒传》剧照

梁山泊在《水浒传》中是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的地方,在历史上梁山泊也是真实存在的,古名巨野泽,位于今天齐鲁大地的西南部,附近有山名良山,后因梁孝王在此狩猎而得名,故改名为梁山。在北宋的时候梁山泊隶属东平府,在书中梁山好汉比较活跃的郓城、阳谷等县就分布在四周,据《宋史》记载“北宋天禧三年黄河又从滑州决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也正是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以至于梁山泊水面广阔、芦苇密布,号称“八百里水泊梁山”,成为盗贼盘踞的绝佳地点,并且深深隐藏着北宋王朝的危机。

水泊梁山

北宋徽宗在位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众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成为当时社会的一股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崇尚道教的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听从道士林灵素的建搜罗天下花石草木、奇珍异宝在汴京修建了一所皇家园林,名叫艮岳,一众奸臣投其所好在苏州设立“苏杭应奉局”,专为京城运送奇石花木,其中运往京城的花石每十艘船称作一纲,因此又被称为“花石纲”,《水浒传》中被称作青面兽的杨志便是因为失陷了花石纲而丢掉了官职,这些花石纲先后搜刮了二十多年,当宋徽宗在京城夸耀艮岳“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时,殊不知越来越多的百姓因为这些石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宋徽宗赵佶画像

这些贪官污吏不仅在江南各地肆意搜刮,就连位于运河沿岸的梁山泊也深受其害,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宋徽宗宣布讲梁山泊归为“公有”,从此之后百姓进入梁山泊打鱼、采莲都需要缴纳繁重的赋税,即使荒年也不例外,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长江、黄河两岸的百姓分分揭竿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当属方腊起义,本是漆园主的方腊以摩尼教(即明教)为名聚众数万,接连攻陷数十城,周边百姓群起响应。

宋江起义形势图

几乎与方腊起义同时,以山东郓城县人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也聚众起义,不过和方腊起义相比宋江起义的存在感在史书上要小得多。据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并不是常驻于梁山泊的武装割据势力,而更像是一伙流寇,《宋史》称他们为“淮南盗”,原起兵于淮南,后来北上来到梁山泊等地。

梁山泊一百零八将

《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宋江起义先后进攻淮扬、京西、河北等地,又从梁山泊沿泗河南下,纵横千里、横行十郡,虽没有《水浒传》中两胜童贯、三败高俅的重大胜利,但北宋官兵也确实拿这批行踪不定的流寇没有办法,于是有个叫做侯蒙的人提出了招安宋江,让他去对付方腊,于是宋徽宗任命侯蒙为东平府知府,负责招安事宜,但是侯蒙还没到任就病死了,所以原定的招安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不过后来宋江在与海州知州张叔夜的作战中大败,最终投降了朝廷。根据宋江投降这事儿,当时的吏部侍郎李若水还写了一首《捕盗偶成》来记述此事,诗曰: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方腊起义

在《水浒传》中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后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虽屡立战功却也伤亡惨重,最后更是被朝廷所忌加害,可以说是下场悲惨,不过史书对这支起义军的最终归宿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而且还不止一个。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宋江起义军招安后加入了征讨方腊的大军,并一举擒获了方腊手下将相;1938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则记载宋江在招安后并没有甘心为朝廷效力,而是再度起义,不过不到一个月就被平定;而南宋洪迈在《夷坚乙志》则记载了另一种结局,宋江及手下五百余人在投降后被全部处死,以悲壮的失败告终。

《水浒传》剧照

不过虽然在正史中宋江起义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在民间却是广为传唱。南宋末年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对宋江起义的三十六位人物进行加工,到了元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则将散见于宋元话本、杂剧中的梁山三十六好汉的故事连为了一体,为日后的《水浒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