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譴恨失吞吳。這首詩是詩人杜甫緬懷諸葛亮寫的,高度肯定了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的功績。而在歷史上也正是由於諸葛亮“三步走”的戰略,才讓劉備撥開雲霧見月明。

諸葛亮的“三步走”戰略中,有一句話叫做“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這一句話充分的將荊州和益州放在了一個高度上。益州我們就不用多介紹了,這是三國中最弱小的地盤,但荊州就不一樣了。荊州這個地方非常重要,它是連接巴蜀等地的重要交通樞紐,所有作戰的糧食、馬匹的運輸都要通過這裏。荊州之地北可挾制曹魏,東可制衡孫權,一旦時機成熟了蜀漢只要兵分兩路,一東一北就可以輕取天下了!

而諸葛亮的這個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與諸葛亮齊名的另一位謀士龐統,就不是這樣認爲的。龐統認爲荊州這個地方,以前是在劉表的手下管理的,而且在他的手下荊州這個地方日漸繁榮。但是在經過赤壁之戰後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人口也變得越來越少了,荊州已經完全不能頂住吳魏兩國的壓力。

所以龐統認爲荊州這個地方就是一個累贅,他並不贊同劉備在荊州的勢力,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益州之中。而後來的戰事發展也充分證明的龐統的觀點:公元219年蜀國被吳國偷襲,不但荊州失去了,而且還損失了關羽這位大將,實在是太可惜!不過劉備最後也沒有同意龐統的提議,這是爲什麼呢?

當時的劉備已經快人到中年了,諸葛亮在劉備身邊的時間比龐統要多,因此劉備更加信任的人是諸葛亮。不過如果按照龐統的建議放棄荊州,恐怕自己完全沒有登基的機會了。荊州一丟失劉備立刻就發動了夷陵之戰,想要重新將荊州奪回來也能給諸葛亮一個交代,可惜的是東吳卻再也沒有給劉備機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