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农机指南!全国小麦收割现在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小麦收割过后,天一下雨,有些地里会长出很多麦苗,这就是收割小麦过程中丢损的小麦籽粒发芽了,小麦收获过程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割前损失、割台损失、夹带损失、清选损失、漏粮损失等,割前损失一般是指收割小麦前因天气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失;割台损失一般是指收割时因割台系统工作状态调整不当造成的小麦籽粒损失;夹带损失一般是指收割机的排草中夹带有小麦籽粒而产生的损失;清选损失一般是指从清选筛后部排出的小麦颖糠中含有籽粒造成的损失,平时常说的所谓“跑粮”指的就是清选损失,也就是说清选损失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量了;所谓漏粮损失,多是指收割机密封件密封不良、密封失效造成粮食漏掉产生的损失。

| 农机小课堂 | 收割“损失”

收割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夹带损失,主要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如下

一是收割机的“死区”堵塞,要对堵塞的“死区”进行清理。轴流滚筒水平直径最大的两侧凹板处堵塞,也就是“死区”堵塞,造成收割机有效分离面积减小,形成夹带损失;

二是作物潮湿或成熟度不足,对于作物收割早期或作物较潮湿时,要调小活动凹板间隙,防止脱不净,穗头有籽粒;

三是速度过快,喂入量过大,从而造成排草夹带损失,要降低前进速度或降幅收割;

四是喂入不均匀,要均匀喂入。收割机作业时,有时会出现割台堆积,喂入不均匀现象,当听到脱谷室有“咕咚”“咕咚”的声音时,多是喂入不均匀造成,此时脱谷室会突然进入一堆作物,这时滚筒转速会马上下降很多,从而造成排草夹带损失;

五是发动机转速过低,低于额定转速,或传动带打滑造成丢转,从而造成夹带损失。收割机工作时发动机须在大油门、额定转速下全负荷工作,但不要超负荷工作;

收割机在作业时喂入不均现象会经常出现,所谓喂入不均是指收割机倾斜喂入室向脱粒滚筒喂入的作物无法保持连续均匀,而是会出现时多时少、一侧多一侧少的现象,也有将喂入不均称为成团喂入或成堆喂入的。出现喂入不均现象后,倾斜喂入室、脱粒滚筒会因作物成团、成堆喂入而造成堵塞,脱粒后的茎杆会一堆一堆成团排出,此时滚筒内会出现“咕咚”“咕咚”的声音,因茎杆成团排出,籽粒难以从茎秆中完全分离出来,造成夹带损失。

喂入不均严重的,会出现堵塞,此时需要清理出堵塞作物,并检查喂入不均的原因并排除,如果喂入不均匀的原因不能消除,还会造成新的堵塞,影响收割机无法正常作业。一般造成喂入不均匀的原因如下:

一是拔禾轮位置距离割台喂入搅龙过远,切割下的作物不能及时的连续的喂入搅龙,堆集成团从而造成喂入不均匀。

二是调整不当造成,割台喂入搅龙与割台底板的间隙因多数收割机喂入搅龙的螺旋叶片磨损不均匀,会造成靠喂入口的中间段比两侧磨损量大,如果不及时调整,当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的间隙过大时,会造成作物堆集到一定厚度才能喂入,出现成团喂入,形成喂入不均;如果调整时,割台喂入搅龙的叶片与底板不平行,一边高一边低,也会造成进入喂入链耙的作物一边多一边少,出现喂入不均,严重的甚至出现堵塞。

出现喂入不均时,一是要正确调整拔禾轮前后位置,在弹齿不碰刀的前提下,拔禾轮要尽量后移;二是检查割台喂入搅龙叶片,有变形的及时修复,并调整其与地板的间隙为10mm;三是保持喂入链与伸缩齿尖的距离在25-45mm之间,不符合时,可将喂入链耙被动链轮前移或将割台喂入搅龙后移;四是调整割台过桥链耙的涨紧度,当喂入阻力过大时能及时输送,避免喂入搅龙和滚筒的堵塞。

收割机收割小麦的作业过程,其实就是根据田间小麦实际收割情况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调整使收割机达到最佳技术状态,希望所有的收割机驾驶员作业顺利,作业中少丢损,多收割,多赚钱。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啦,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小伙伴们留言评价并提出建议哦~

本文由农机指南原创,农机指南拥有其版权,未经农机指南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