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原子不能被感官所认知,就像所有物质一样,它们只是思维之物。”——恩斯特·马赫,《力学》

在近代科学发展历史中,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年-1916年)可算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论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学和哲学发展贡献巨大。从科学层面讲,马赫并不认同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点,甚至可以说,马赫对时空的观点对后来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大家也许不知道,在科学方面,马赫其实很反对由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等科学家在19世纪后半叶所倡导的“原子论”。马赫认为,原子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任何关于原子存在的假说只不过是形而上学的猜测。另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大卫·休谟也有类似于马赫的观点,他们认为,原子作为一种客体,只是由感知数据构成的,而感知数据并不能证明原子的真实存在。

马赫和休谟的观点现在在哲学层面被定义为“现象主义”,而马赫就是现象主义者的代表人物。现象主义者从认识论角度出发,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受限于我们的感知。这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种简化版的唯心主义,他们谈论的不是客体,而是感官数据。打个比方,你面前有一部黑色的手机,从技术层面来讲,你不是看见了一部黑色的手机,而是通过你所具有的关于手机和颜色的逻辑概念感知到了黑色的、具有手机形状的一堆数据资料,从而建立起手机的逻辑观念。

如果将这种逻辑观念扩大化,就会引发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我们感知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关于这个问题,主要的争论在哲学界,而且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以感官数据为基础从逻辑上构建客体其实和科学是矛盾的,因为利用逻辑构建或推论很容易犯错。比如说,黑色的手机,如何定义黑色?假如所有人都没能在颜色上达成共识,谁才是正确的?像颜色这样的属性不是天生被“给予”的,而是有可能在不同的经验、语言或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感官数据只是一种主观理解,而这种理解有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就像唯心主义一样,现象主义受到了强烈的批评,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感知经验包含在经过实证的理论中,而经过实证的理论正是当今科学的精髓。存在能够被感知,而不能被感知的未必就不存在,我们的世界是由亚原子粒子构成的,虽然我们不能感知到亚原子粒子的存在,但世界依然是真实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