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婴儿的语言启蒙实验

有的婴儿在出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学会说话,有的婴儿直到2岁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幼儿与语言启蒙到底有什么被忽略的秘密?

有位卡兹德教授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12个刚出生的幼龄儿童,分成三组,每组4个孩子,分别处于不同的语言启蒙环境,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评估测试。

第一组:父母每天只做三次亲子陪伴,每次不超过1小时,只有少量的语音示范。第二组:大部分时间里,给孩子展示的只是父母成年人之间的对话,并没有刻意地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第三组:父母从孩子聆听期就做好大量的语言准备,每天与孩子说话不少于4个小时,并从肢体大动作方面进行语言能力配合引导。

实验过程 和结果

4个月后,通过评估,第一组孩子不会有意识模仿发音,第二组有少量无意义发音,第三组可以对父母的声音做出积极回应。

6个月后,第三组孩子可以模仿发出父母的声音,第一组孩子也可以模仿少量发音,第二组孩子明显在主动发音方面落后最多。

8个月后,;第三组的4个孩子中,有3个孩子可以叫出爸爸妈妈,可以听得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提早进入语言词汇期。在语言感知方面表现的更加灵敏。

为了不耽误第一组和第二组孩子的语言发展,这个实验仅仅进行了11个月就结束了,所有孩子都积极地进行了语言方面的干预,虽然在发音和词汇方面,所有孩子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3岁的词汇高峰期,第三组孩子表现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始终高出一筹。

实验结论

语言的发生条件,模仿条件,扩展条件,三者循序渐进,始终受家庭语言环境的制约,在语言发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模仿功能至关重要,语言词汇高峰期的记忆增长,都来自于父母对语言的引导。

教孩子说话是门学问

父母应该意识到,后期孩子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在3岁时就有明显的差距,那么生活中如何做呢?

和孩子互动是种乐趣

幼儿语言的发展对未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语言的最初发展时期大多是在家庭环境里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语言启蒙第一人,说的早,更要说得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很重要。

应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运用,以提高交流的质量。

因为早有研宄发现:人们在谈话时所传递的信息只有是通过语言传递的,而有是通过语调,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实现的,尤其是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这是使幼儿对语言活动有更多的情感卷入,对语言活动产生持久兴趣的基础。

另外,除了关注亲子交流质量、积极回应幼儿之外,家长还应深入到幼儿语言表达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使用等方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根据孩子不同的回应做出反馈?

1、当你问孩子你想吃苹果还是吃香蕉,她可能会做出香蕉这个词语的口型,或者说出香蕉(孩子可能会说出一些不一样的发音或是不准确的发音)。

但只要孩子做出这种积极的回应,我们就要给予鼓励来肯定和强化这些好的表现。比如反馈说“你可以说出来呦,说出来妈妈会更清楚哦!”,“好开心听见你的声音”,“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同时给予香蕉。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正向的反馈,也就是能意识到发音是有用的。

2、就是问了之后孩子听懂了但是没有做任何的回应——没有用手指也没有发声音。这时候我们就等一等。一般会在心里面默数三到五下,然后重新再问一次。

如果第二次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反应和回馈,她的眼神是飘向香蕉的时候,我们就会告诉她、示范并且帮助她表达:你看着香蕉,看起来是想吃香蕉。

如果家里面有第三个人,就可以帮助孩子表达她的需要。而提问的大人则给予积极的反馈。比如,爸爸在旁边示范:宝宝就是要吃香蕉,香蕉香蕉!示范之后,妈妈就把香蕉放到孩子的手里面,告诉她:可以试试说出来,这样妈妈更清楚哦!

3、如果孩子很直接地指着东西。这时我们就会告诉她,你用手指这里,它是香蕉喔,你还可以像妈妈一样说吃香蕉,蕉蕉。帮助她表达出来。

在孩子的语言发育阶段需要去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和进步,另外在生活当中创造更多有效的交流,给予孩子更多表达式语言的训练。

孩子目前是以叠声词为主,根据孩子的能力特点,我们给她的示范表达以叠声词或者是音节不同的双音词开始,比如我们可以说蕉蕉,也可以说香蕉。

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两岁以内都不建议给孩子使用任何电子产品。因为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互动性的。另外电子类的玩具也会减降低孩子的语言表达的意愿和有效交流的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