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石江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石江月防务观察(ID:Defence_SJY)。

关于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地带和班公湖附近的对峙,目前最新的消息是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印边境军队都已经从对峙状态后撤。局面进入了比较平稳的状态,不过谈判及沟通似乎还在继续。

根据中印外交和军方最新发出的消息,中印双方已从喜马拉雅山边界的紧张冲突中作出退让,并承诺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解决领土争端。

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角度来说,现在这个局面无论对中印来说,都算是一个好消息。

那么,中印边境对峙走向和解,有输家吗?这个输家是谁?

01 中印都撤兵

根据《环球时报》6月12日报道,该报记者从中国边防部队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印边防部队正开展多层次现地会晤会谈,推动高层共识落地,把友好互信延伸到一线,把矛盾分歧控制在一线。

该消息人士认为,当前中印边境局势总体稳定可控。前不久中印举行了军长级会谈,双方的外交军事沟通密切畅通。

此外,从中国外交部门的表态来看,6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6日下午,中印两军在莫尔多边境会谈会晤站举行军长级会谈,就解决近期边境事态、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进行了磋商。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11日的报道称,中印两国后撤军队,缓解喜马拉雅边境紧张局势。 这篇报道引述了印度一名安全官员的话称,印度和中国已开始从喜马拉雅山脉争议边境的对峙中撤出部分军队,此前两国高级军事官员近日举行了会谈。

据印度一名安全官员称, “尽管目前撤出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但这显示了两军缓和紧张局势的意图。”印度方面称,中国军队还拆除了一些临时避难所,撤走20多辆装甲车。印度也从前线撤出了部分军队和车辆。

10日,《印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 为解决边境纷争,印度和中国计划从6月10日当天起,在未来10天内举行多轮会谈,参与会谈的双方代表将包括少将级、旅级和营级指挥官。

报道称,当天中印两国举行的旨在缓和边境对峙的军方会谈取得进展。华春莹同日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印双方近期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妥善处理中印边界西段有关事态进行了有效沟通,并取得了积极共识。

目前可以看出,两国前线军方就解决近期边境事态,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了磋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另外,中印双方除了军事渠道外,还通过外交方式就解决当前边境事态保持了密切的沟通。

起码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 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所以,目前中印边境地区的局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可控的,双方有意愿、有能力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印度官方人员和官方新闻媒体,这几天来一直在试图淡化双方的对峙。比如,印度外交部的声明没有透露会谈的细节,但使用了和解语气,称两国将继续通过长期建立起来的军事和政治沟通渠道进行谈判。

02 解放军露出实力

从印度角度来说,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果在边境打响战争,胜算可能很小。

据央视报道, 近日解放军一支数千人规模的空降旅,在“短短数小时内”从湖北省整建制投送至“西北高原某地”,其中也包括大量装甲车辆等重型装备。外界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明显是在向印度方面施压。

在电视画面中可以看到,解放军官兵乘坐民航飞机、客运列车等交通工具进行转场,装甲车等大型装备也是通过普通的铁路货运进行转运。

旅长龚伟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利用民用运力进行兵力投送,不仅采集了作战投送和兵力运输方面的数据,也为后续使用民用运力整建制投送部队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提升部队快速反应和跨区机动作战能力意义重大。”

央视报道特意强调了“几千名伞兵、数百台装备和大批战训物资,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高原,短短数小时内就完成转场”。不过,电视报道中并没有透露部分通过铁路运输的人员及物资,如何在几个小时内行进数千公里。

报道并没有明确空降旅的具体投送地点,也没有说明此次转场是否与中印边境局势紧张有关。 不过,有国内英文媒体引述匿名退役中国军官指出,此次军队转场的规模、速度,说明中国军队具备在任何时间向任何地点快速投送所需军力的能力,包括在环境恶劣的高海拔地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防务问题专家高瑞连(Collin Koh Swee Lean)则对《南华早报》表示,中国军队迅速调动部队“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他们“已经为此训练了许多年”。而且,印度方面近年来也在努力加强军队的机动能力,在边境地区修建公路、铁路以及空降场地。

高瑞连还认为,此次中国军方选择调动一支常驻湖北的空降旅,也是在向印度之外的国际社会发出信号,强调解放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

此外,2020年6月3日,有航空照片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已在阿里昆莎机场部署至少有22架军机。

去年10月,中印领导人在印度举行非正式会晤,承诺增加经济和安全合作,外界评论认为中印似乎都打算放弃数十年来的敌意和冲突。

但是,在边界印度一侧最近扩大公路网络之后,今年春天,中国似乎加强了在该地区的活动。印度一直在努力加强该偏远地区的防御能力,那里海拔超过4300米。过去该地区就摩擦频繁,所以,上个月中印在长达3000多公里的边界上的多个地点爆发了一系列对抗。

拉达克东部是一片寒冷的沙漠,地形复杂。

中印两国的军队在很多地方都沿着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但拉达克地区的分界线非常模糊,包括河流、湖泊和雪山等险峻的地形意味着士兵之间的分界线经常会发生变化,他们可能发生对抗。

但是与印巴边境已经爆发真枪实弹的冲突不一样,中印在1962年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在边界争议地区发生过热兵器冲突。

03 美国介入失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这时候跳出来说可以调解中印之间的争议,但其实是站在印度一方“拉偏架”,批评了中国近期在该边境地区的行动。那个“人类公敌”——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甚至宣称,“中国为这次进入准备了很长时间,他们肯定会在实地利用战术优势。”

在中印对峙持续,又有好事者美国主动、高调寻求“调停”的情况下,可以说中印抵住了美国人的介入。

其实,在这一点上,表明中印两国都绝不允许边界争端国际化。因为如果令第三方介入中印边界争端问题,而且是像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很可能就是引狼入室。

第一,中印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数量数一数二的大国,而且国家发展和国力增长都处于上升阶段。如果两国的边境争端,演变成为多方国际政治力量介入下的国际争端,那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意味着中印两国已经无法解决现有的矛盾。

无论对印度还是中国而言,这都不利于在国际上建立更好的国家形象,也会对中印两国国内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第二,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为“印太战略”,本身就是想在更大的区域显示美国的存在,希望美国能在这片区域保持自己的介入能力。同时,美国也想凸显印度在中美之间的角色,满足一下印度现在的“大国雄心”。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中印这轮对峙发生后,特朗普公开喊话称美国已准备好、愿意且能够调解和仲裁中印的边境争端。 尽管,印度在中美关系交恶的背景下极有可能获得一种心理优势——即借助美国力量对华施压,但是印度总理莫迪显然并不真的欢迎美国介入。

当特朗普声称,在中印冲突期间其曾与莫迪通话讨论了该话题时,印度方面竭力澄清没有通话。无论那通“电话乌龙”的背后是什么,结果就是中印不约而同地拒绝了美国的介入。显然,印度知道如果把美国拉进来为自己“撑腰”,只会让中印边界问题复杂化,甚至更加激怒中国。

所以,中印在美国“介入调停”的问题上,用词是极为直白且不留情面的——“两国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两国间的问题,不需要第三方介入。”斩钉截铁地打了美国人的脸。

第三,印度之所以拒绝特朗普,拒绝美国介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印度坚持自己的“战略自主”外交政策。印度以“大国”自居,而且在对内对外的心理上,也因为过去受过英国殖民而对依附西方大国有一种抗拒。

而且新德里对在克什米尔发生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后的国际调停记忆犹新,前车之鉴犹在,莫迪不会重蹈覆辙也在情理之中。以莫迪这样的政治强人,深知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拒绝美国几乎是一个不容怀疑的选择。

最后,如果让美国人介入进来,不仅会让对峙问题复杂化,而且还可能令矛盾长期化。但是,除了在中印对峙外,印度军警也正在印控克什米尔与叛军和游击队展开激战。印度在边境地区呈现两线作战状态。印度国内还有疫情防控的重任。

所以,从更大的战略视野来看,中印边境对峙走向和解,输家是想趁机介入的美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