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没有完全战胜“新冠”,但国内的各行各业也已经开始不断复苏,而最近的会议,在受到百姓们极大关注的同时,也标志着社会有条不紊的运作。每当这个时候,科研人最关注的当然要属学术科研项目支持、科研经费实施和管理等建议。不负众望,今年相关的方案也非常的多,而倪闽景提出的“建议让知网(CNKI,简称“知网”)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在这两天颇引热议!

“一边倒”的支持

今年的会上,倪闽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知网影响力和用户人数的不断攀升,出现了价格高涨、行业垄断等问题,比如目前用户平均下载一篇论文的价格是3元,且一年后重复下载需要另算费用;高校学生论文查重的费用是198元/篇;更有高校作为普通单位(组织)用户需缴纳70万元之多的费用……鉴于此,他建议把知网一般的论文浏览和下载功能应让国内用户可以免费使用。而其他增值业务如引用、查重、发表等功能,依然可以按照合理的费用区间进行收费。

可以看到,这份方案的目的在于防止知识资源的垄断,同时为学生、科研人员、教育机构等减轻知识获取成本,因为对于这类人群,知网论文的使用频次非常高,同时知识论文的获取,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刚需”。因此一经报道,在网上就引起了一片好评,纷纷表示支持!

毛利率达到72%,论文生意怎么就成了“会下金蛋的鸡”?

“天下苦知网久矣”是当下最能表达网友们不满情绪的戏谑之词。的确,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知网的“发家史”时,能体会网友们的感受: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1999年由清华同方进行建设,随着不断的发展以及一系列政策支持,在那个互联网刚刚起步的年代,得到了“让人眼红”的发展条件。同样是在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从全国每年毕业80万人,到800万高校毕业生,这同样为知网的发展送上了绝佳的“助攻”;高校学生和科研人群在日常的学习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论文,加之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高校毕业生论文的审查力度,使得论文查重的业务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单单这两点业务,就为知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回报。

根据同方股份历年财报来看,知网2017年知网的收入高达9.7亿,毛利率高达61%,之前的毛利率最高达到过72%,这样高的毛利率即使是和其他行业放在一起比较,也令人吃惊!同时这些年知网的更新和研发如同“蜗牛搬家”,由此形成的低成本高收益运营模式,使得知网俨然变成了同方集团旗下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不要忘了初心,知网也该改改了

知网建立的初衷,是通过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方式整合知识、学术资源,让中国各个年龄段和领域的学生、学者、工作人员都可以花费最少的精力去获取最多的知识。要知道在知网出现之前,很多老一辈的学长学姐想要查阅文献,都必须要去图书馆手动翻阅资料,那时学生们普遍的做法是制作很多小卡片,把借阅资料里需要的内容抄写在小卡片上翻阅,所以常常一篇论文写完,要顺带抄好几斤的卡片资料。从这一点上来说,知网对中国教育和科研价值是无可厚非。

但是到了当下,结合上述我们描述的内容来看,如今的知网却“跑偏”了不少。

着眼现实。如今学生的生活成本、学费成本不断增加,看似一页0.5元的论文下载费用不算很贵,但很多高价值文献动辄百页,这就演变成了一笔不小的费用。更别说近200元的论文单次查重费用,这都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经济压力。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高校在如今本不算宽裕的经费规划下,为使方便师生,主动购买知网单位用户权限,但近百万的费用也不是小数目,这也就造成了近几年如北大、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无奈放弃知网服务。这是对知网垄断经济最明显的负反馈。

放眼未来。如果知网可以多多听取各方意见,在费用上给予减免再加上相关部门的补助,把知识获取的成本降下来,其实造福的不仅仅是那些身处一线的科研人,更是为民众文化的提升起到很大帮助。当青少年和普通民众可以免费获取论文资料时,就能够大大激发民众求职热情,社会上也大大减少“舆论造谣、凡事只听朋友圈”的事件出现。

倪闽景的提案中肯且长远,保证了知网长久运营的同时,冲破垄断、减负惠民,于情于理都是一项值得人们讨论与支持的意见。让科研人“少出点血”,给学生们多一些“实惠”,才应该是知网等知识服务商们未来奋斗的方向。

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否则即为侵权,我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