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与世长辞。少主刘禅还是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伙,蜀汉千钧重担压到了诸葛亮一人肩上。此时的蜀国,连续遭受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两次重大失败,军事实力严重受损,既要独自面对强大的对手魏国,与盟友东吴的关系也彻底恶化,外交处境非常险恶。诸葛亮也由此步入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段。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受任于危难之际的诸葛亮,再次迸发出超人的智慧与胆略。他审时度势,主动放低姿态,不计前嫌,派遣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重修旧好,重建吴蜀联盟,使得蜀国的基本安全有了保证。然后,他在蜀国内修政理,招抚流亡,大力发展农业和蚕桑纺织业,使得蜀国一点点恢复元气,重新变得兵强马壮。

在诸葛亮的艰苦努力下,蜀国终于从夷陵之败后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屹立于三强之列。诸葛亮继续秉承刘备的遗愿,不失时机地发起“六出祁山”之战,出师北伐曹魏,想实现重兴汉室的宏图伟业。

由于蜀汉后期出现了严重的人才荒局面,蜀汉的文武人才极度匮乏。诸葛亮一个人出将入相,既要领兵打仗,还要治理内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蜀国的大事小情让诸葛亮费尽心血。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和压力,终于让诸葛亮不堪重负,积劳成疾,病倒在五丈原前线。

刘禅得知诸葛亮病重的消息,大为震惊,急忙派遣大臣李福星夜兼程,奔赴五丈原军中探望病情。李福见到诸葛亮后,在军中逗留数日,就起身返回。在途中他突然想起一件大事,又重新返回五丈原见诸葛亮。

诸葛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强撑病体对李福说:“孤知道您为何又回来了。这几天谈了很多,但仍有一件大事未曾决断。你想问的是蜀汉未来的掌门人,蒋琬蒋公琰就是合适人选”,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能继任?”诸葛亮回答说:“费祎费文伟可以继任”。李福还想再问,诸葛亮闭目不语,已经去世了。

诸葛亮的这段遗言中,对蜀汉后期的重大人事安排做出了布置。初看这段遗言没什么问题,但细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字非常刺眼。这个字就是第一句中的“孤”字。

“孤”字在古代,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以之自称的。从古代礼法制度而言,《老子》记载:“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战国策》记载:“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记载:“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称孤道寡”最初是地位尊崇的国君和王侯将相的自称。但在实际中,只有国君、皇帝、或者有问鼎天下实力的一方霸主才会用“孤”自称,普通王侯将相是绝少用此字自称的。后来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考虑到诸葛亮的形象,没敢把诸葛亮遗言中这个“孤”字写入书中,而是有意改为“吾”字。

三国时代,只有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刘虞等几个人称过“孤”,他们要么是一国之君,要么被追封为帝,要么是野心勃勃称霸一方的霸主。而诸葛亮不过是蜀汉的大臣,头上还有主公刘备刘禅,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擅自称“孤”的。这个字证实了他确实有过称帝的野心。

蜀汉后期诸葛亮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与魏国后期司马懿的处境地位高度相似。蜀国大事小情诸葛亮一言以决之,刘禅已经完全成了空头牌位,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滋生出野心也是正常的。但这种事向来“论迹不论心”,诸葛亮最终到死也并未有任何实质性的篡逆行动,因此他仍然不失为一个忠臣。

参考资料:《益部耆旧杂记》《三国志》

本作者已和网络维权公司签约,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抄袭,请抄袭者自重,否则追究到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