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道,5月31日到现在近十天,因为一通开始于“甘肃省通信管理局”的服务人员的电话,王女士一家被诈骗了近37万,其中包括王女士自己打工攒的学费、亲戚家借的30万元及被诱导贷款的钱。截止目前,被骗钱财尚未追回。该事实下的现实是:王女士家曾经是“一般贫困户”,今年刚刚脱贫,目前还有三个在上学的孩子要抚养和缴纳学费。

诈骗不是开始于现在,而是由来已久。虽然法律的打击力度卓有成效,免不了投资回报率过高导致的一部分人头脑过于灵活使用“邪魔外道”为自己谋取所谓的幸福生活-----毕竟大部分人对于骗财是无法心安理得接受的。

曾经看过一个笑话,见于抖音,笑点在于,骗子打电话打到了警察哪里,在诉说完固定的套词之后,警察把接下来需要自己做的流程流利的叙述了一遍, 骗子诧异的说“同行啊,你是哪位”,警察说“我是你叔”,骗子说“不说就不说,你怎么还骂人呢”,警察说“我真是你叔”……警察叔叔也是叔叔!

 防诈骗宣传年年有,为何还有如此情况屡屡出现呢

经新闻可知,王女士的防骗意识是有的,在屡次输入相关验证码的过程中,“上海嘉定公安局”还发来了一张带有照片的警官证,据此王女士确定这件事情有很高的真实性,并开始配合对方进行一系列的相关信息。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人擅长钻营,总会在人心上给他们找到可以攻击的漏洞并据此推行一系列的行骗操作。综合以前新闻报道的电信诈骗,大概事情频发因为这些原因:

 1、缺乏信息核对型

此种情况多见于被打电话缴纳孩子或亲人的住院医疗费的情况,近些年已经比较少见。由于对家人过度担心,导致他们忽略了可以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去确认危险事实是否真的存在,除非孩子或亲人就在身边。

破解这种情况,只需要挂断电话之后及时的联系亲人即可,而且即使是通知也应该是由医院或交警之类的正规部门通知,可以去网上查询下来电号码的情况。

 2、可有可无伸帮助型

“您购买的商品需要办理退款……”、“我是XXX的客服代表,麻烦您点击这个链接帮我们做一个市场调研”等的情况,在现在的网络社会比较常见,在过去的网络购物节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破解这种情形,不要抱持好奇心去点,除非是你朋友的店;不要按照对方的操作去申请退款,除非你本人意愿申请,或是在点击前在相应的网上商城点击店家客服咨询,虽然不能很好地避免,起码客服确认后出现问题可以找到负责人。

3、兼职刷单型

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在进行违法行为的过程中有起码的警惕心是有必要的。 一单兼职才10块,让你垫付1000元的行为, 脑子在清醒的情况下是不会同意这么干的。

4、利益威胁型

就是王女士的这种情况,以个人信息被盗为由,个人也考虑不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业, 期待以隐晦方式解决的情况。当然这里帮助王女士解决的情况可能不属于隐晦的事---毕竟是以公安局和通信管理局为出发点的嘛!

然而,既然是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盗刷,为什么不考虑报警,找警察帮忙呢?其次既然是隐秘状态并设计到上海嘉定的公安局,体系内部协助处理不是更高效吗,为什么还有保密一说?涉及境外洗钱那么大的事情,不是本人操作的为什么不查清楚呢?自家地界的公安局办案可以随时了解情况,如此处理它不更高效吗?

虽然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必非得问个为什么,涉及钱财和人身的事情还是要弄清楚比较好一些,毕竟经济基础决定生活条件嘛!实在不行,相信警察叔叔真的可以帮助您很多的!再不济的用娱乐的时间去看下警察叔叔关于防止电信诈骗的防骗手册也是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