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2014赛季,老鹰队开始了大破大立,他们先是将主教练拉里·德鲁换成马刺助教布登霍尔泽;接着,放走乔·史密斯,签下米尔萨普增加球队内线球员支配球的能力,签下卡罗尔和布兰德等人,补充侧翼能力。完成阵容搭建之后,布登霍尔泽以马刺为模板将老鹰打造成了一支无球跑动+投射为主要进攻手段的团队型球队。在2013年12月3日以前,用场均31.6%的三分出手比重拿到98.7分40.1篮板24助攻的数据,打出9胜9负的战绩,位列东部第三。

当赛季的马刺刚刚在总决赛之中抢七败给三巨头为首的热火。这让他们有了保留现有阵容征战当赛季的底气。所以,自由球员市场上的马刺以稳定为主,续约了吉诺比利后,又签下了贝里内利增加了球队的外线投射能力。当赛季的12月3日以前,马刺靠着更加均衡的攻守能力,打出联盟第二净效率值(10.4)。场均101.9分42.4篮板24.7助攻的数据拿到14胜3负,位列西部第二。

时间来到2013年12月3日,东部第三的老鹰和西部第二的马刺在这一天的常规赛中迎来了对决。

老当益壮的马刺随着邓肯年龄的上涨,逐渐减少了进攻中挡拆的比例;同时,提高迪奥内线策应能力的同时,将球队的主要打法转移到了手递手传球、空切、定点投篮等无球进攻的方式上。

防守端依靠莱昂纳德和格林等人在外线的机动能力,防空切和定点投射为主。内线则依靠邓肯和斯普利特的镇守篮下和迪奥的及时协防。

弊端在于,老迈的GDP组合,容易被对手的一对一进攻所针对,形成防守上的弱点。

老鹰进攻端讲究的是团队型的进攻,利用米尔萨普、霍福德等人在内线的牵制力和策应能力调度球队进攻,同时辅以科沃尔、卡罗尔等外线球员的不断绕掩护后的空位三分投射。

防守端依靠的是内外线球员出色的移动能力,以逼抢能力制造对手进攻中的压迫感,减少对方进攻威胁。

弊端在于防守中过多的逼抢,容易造成防守失位,给对方轻松得分的机会。

布登霍尔泽是波波维奇的助教,所以这场对决是“你知我的弱点,我知你的弊端”,深谙彼此用人之道的师徒两人见招拆招,战至第三节结束,依然难解难分,老鹰71:73马刺,进入第四节。

末节比赛,马刺率先发力,以94:87领先7分的优势进入最后2分钟的争夺。老鹰这边则转变进攻思路,将球权全权交由蒂格处理,后者带领老鹰将比分追至97:100马刺,仅落后3分,进入到最后13.1秒,布登霍尔泽叫了暂停。

蒂格单打三分追平比分

暂停回来后,老鹰执行的战术以蒂格和霍福德的挡拆造出错位优势。

其余球员拉开弧顶进攻空间后,蒂格运球来到弧顶与霍福德进行挡拆配合后,霍福德也获得了单打帕克的机会。但莱昂纳德利用自己的长臂没干扰着蒂格,使得后者无法完成传球。同时,蒂格还被逼迫到了右侧45度的位置。不过,蒂格也是艺高人胆大,面对莱昂纳德的单防,运球调整后,果断三分出手,一击即中,老鹰100:100马刺,留下4.7秒,马刺叫了暂停。

波波维奇用拉链战术助邓肯绝杀老鹰

暂停回来后,波波维奇就利用老鹰防守逼抢的习惯,以“GDP”组合为主的拉链战术。

贝里内利负责发边线球,吉诺比利、邓肯和莱昂纳德在左侧做拉链配合:吉诺比利和邓肯交替跑位后,在罚球线位置为莱昂纳德向底角移动做掩护;此刻的邓肯,继续向合理冲撞区右侧移动,掩护帕克向右侧移动。这一些列配合,为马刺制造出了右侧进攻空间。

随后,贝里内利将球发给上提到弧顶的吉诺比利手中后,迅速下沉到油漆区中段,掩护邓肯上提到罚球线。紧接着,吉诺比利人到球到,邓肯接球后跳投得手,马刺102:100绝杀老鹰。

总结

在这场比赛中,邓肯不但命中了这记绝杀,还以37岁的高龄拿到了23分21篮板,成为NBA历史上拿到“双二十”数据最年长的球员。

波波维奇最后时刻使用的拉链战术参杂了大量繁琐的无球跑位、掩护以及策应,讲究的是团队协作以及球员对球的分享。而这也与倡导团队篮球的波波维奇不谋而合,因此这一战术也成为马刺进攻中最为常用的战术之一。

文/魏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