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也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這一。有作者通過流行病學方法調查表明,高血壓患者血中維生素C低。已知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對高血壓的發生有重要作用,而兒茶酚胺和吸菸一樣與多巴胺轉爲去甲腎上腺素經路有關。Ito給予自然發生高血壓的大鼠以大量維生素C,可見血壓下降。Russek報告,應激(stress)因素是動脈硬化最大的促進因子,而精神緊張可促進維生素C分解,血中維生素C下降。預防礦工等熱應激,給予維生素C有效。心肌梗塞等機體處在應激條件下,其急性期血漿及白細胞內維生素C下降,血中氫化考的松(cortisol)則上升。

動脈硬化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對維生素C的作用應從多方面加以解釋。

15.7.2 炎症

(1)防治感冒 自Pauling報告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以來,對其有效性有多種議論。Chalmers認爲維生素C對減輕感冒的症狀雖然有效,但對其治療作用尚有懷疑。Baird報告,給予80mg維生素C即可使感冒症狀減輕,對Pauling的大劑量用持否定態度。就減輕感冒症狀而言,有的認爲是對病毒的直接作用;有的則認爲是通過白細胞的二次作用;還有人認爲是抗組織胺的作用。

(2)控制炎症 維生素C與炎症主要是通過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Andeson認爲,抑制白細胞的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nse)/H2O2/halide系,提高白細胞的運動性,是維生素C抗炎的基礎。維生素C對過氧化物酶的作用,是否直接抑制還是通過處理此酶系毒性氧化產物的作用,還不十分清楚。維生素C的抗菌作用雖然不清楚,但有報告認爲,維生素C具有抑制細菌的過氧化氫酶(catalase)的作用,而通過H2O2起抗炎作用。另有報告,對Chediak-Higashi綜合徵,每日給予維生素C200mg,可使白細胞中增加的c-AMP恢復正常,使白細胞的運動能力恢復,減少感染的發作。這種對白細胞c-AMP的作用,有報告認爲是提高淋巴細胞活性的結果。對維生素C缺乏所呈現的B-細胞比率增加,T-細胞減少現象;給予維生素C可出現相反的變化,即T-細胞增加。維生素C與體液免疫的關係尚不十分清楚,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IgE的增加以及白細胞易動性的降低,給予維生互C(1g.d-1)可使之改善。

此外,對阿斯匹林與維生素C的作用也必須引起重視。阿斯匹林可抑制維素C的吸收,使血漿、白細胞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這可能是由於阿斯匹林對維生素C的主動吸收有拮抗作用;或者是阿斯匹林與白細胞細胞膜維生素C受體拮抗作用。另有報告,維生素C有增加干擾素(interferon)的作用。實驗證明,在人的纖維芽細胞或小鼠纖維芽細胞及L細胞的培養基中加入維生素C,干擾素產生增加,其在機體內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