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被列强欺侮,国土四分五裂,国民流离失所,国力大大衰弱。是他,本已赋闲在家,却临危受命,带领台湾军民,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给当时痛苦的华夏民族,带来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清末

如今中国正在走上复兴的道路,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水平,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了世界重要的大国之一,对全球的各种事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也对全世界做出着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内心都是无比的骄傲和光荣的。

可是作为中国人,我们也要铭记,在如今的辉煌下,我们曾经也受尽了屈辱和冷遇,在近代的一百年里,我们被列强不断欺侮,不光国土四分五裂,赔偿了数不清的战争赔款,那一百年间,中国的黎民百姓更是流离失所,任人宰割。列强的欺侮让我们化仇恨为力量,所有中国人奋起抗击,万众一心,在后来的日本侵略战争中我们艰难地取得了胜利。建国之后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我们逐渐取得了现在的成就,成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强国之一。现在,再也没有任何国家敢对中国有着非分之想。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形特征,所以一直都是列强以及周边国家觊觎的对象,他们都想夺取台湾作为自己的领土或者是殖民地,用来攫取自己的利益。从近代开始,台湾便不断受到许多国家的骚扰,也一直成为内地王朝的痛楚。

荷兰航海

早在一六二四年的时候,当时的世界海军强国荷兰就曾打这块土地的主意,当时正是明朝时期。众所周知,明朝的军事力量在当时的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我国的历朝历代中,明朝的军事力量都很强。不仅有胡宗宪平倭寇,更有郑和多次下西洋的事迹。

所以荷兰占领台湾的意图更多是想将台湾作为一个中转站,而更方便地和明朝做交易,或者说是觊觎明朝的物资。但是强大的明政府并不会为了与荷兰的商贸而受到如此屈辱。于是在一六六二年的时候,郑成功率兵击退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于一八四一年登陆台湾,但是在台湾的军民奋勇抵抗下,英军都被击退。之后的两年间,英军又有两次侵略台湾,但都被万众一心的台湾军民击败了。

剧照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迫于无奈,和英法美俄四个国家签订了屈辱的《天津条约》,开放了台湾作为一个通商口岸。之后在一八七四年,日本再次侵略台湾,要求清政府赔偿五十万两白银才从台湾撤军。

十年之后,法国也来掺一脚,观音桥事变后,向清政府提出2.5亿的巨额赔偿,如果清政府不答应,他们便会占领几个港口以此来威胁。但是民族英雄刘铭传率领将士们顽强抵抗,最终击败了法军,打破了他们的发财梦。

当时法国在侵略了越南之后,打起了清政府的主意。想通过战争赔款的方式来大发一笔战争财。于是在一八八三年的时候,挑起了中法战争。一八八四年,法军挑起了著名的“观音桥”事变,并且向清政府索赔高达两亿五千万法郎,折合成当时的白银,大概在三千八百万两左右,还威胁不赔钱就拿港口来抵押。这一数字实在太大,清政府自然不会答应。

中法战争

于是法国率先对当时驻守的南洋水师发动了进攻,由于双方各方面的实力差距过大。清朝损失了多达八百名将士。法军意识到想要逼迫清政府就范,就要占领重要的港口,这样就能掐住台湾甚至是清政府的命脉,于是他们制定出了攻打基隆港的战略。

清政府也不会任人宰割,命令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名将刘铭传出战台湾。刘铭传不负众望,刚一上任就检查武器装备,加固炮台、要塞等,大大加强了当时台湾的军事力量。刘铭传刚上任十五天,战争就爆发了。

第一次战斗,法军仅仅派出了一百人,但是被刘铭传手下的将士们轻易击败了。于是法军意识到这次台湾的军事力量并不如同几十年以前的那样不堪一击了。之后,法军又派出两千人左右的部队,这次他们占领了基隆城。但是刘铭传早有准备,提前让军民带着所有的物资和粮食撤出基隆,让法军即便占领基隆也无法完成补给。而台湾军民的不断骚扰,也让法军不敢深入作战。

中法战争

没过几天,大批的法军再次登陆上岸,进入到深山老林之中,但是被游击作战的军民打的落花流水。在刘铭传的率领下,法军想要占领台湾的梦也宣告破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