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也慢慢地提上了日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它为新型课堂指引了教学方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重视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为己所用,让学生能够拥有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真正技能。传统课堂侧重于考试和分数,强化理论教育。

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更能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班本化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一个集体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小学生强烈的集体参与感。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能有良好的帮助和启发作用,也对其它学科的教学工作者能有借鉴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品德学科总体来说,难度系数不大,但德育作用突出,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占据关键地位。小学学生年龄比较小,可塑性大。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正好起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本化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生本理念”,班本化教学正是重视学生集体观念的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形成共同的高尚的价值理念。

班本化教学是区别于笼统教学的个性教学方式。导入和创设与课程高度适合的情景是班本化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生年纪尚小,更容易被直观的画面所吸引。因此,教师在导入生活情景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添加一些具有生活元素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生活教学为载体,教学内容更容易展开,而且在课堂上穿插进各种生活情景,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在充满生活事例的课堂中,班级气氛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能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共同对一件事情做出一致的、正确的判断,从而真正领悟课堂教学知识。

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提问:生命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想起小草、大树、小鱼、小猫、小狗、人等生命。这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了解各种生物的特征。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前,领略生命的真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