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作于苏轼谪居惠州期间,有人认为苏轼词中表达了其对沦落天涯、身不由己政治命运的无力感。也有传说苏轼的侍妾朝云在读到该词后,联想到自己如同柳棉般漂泊不定、不能自已的人生而无法释怀、郁郁而终。比对政治命运说,我倒想纯粹的将该首词作为爱情故事来解读,而且我认为朝云的悲不无道理——我视君如丈夫,君视我如草芥,封建时代无法突破阶层、身份的局限,朝云作为侍妾终究没有被以夫人相待,换是谁能不悲哀。

晚春时节,花色渐退,青杏初长成。燕子绕梁,满目春光。柳絮渐褪尽,不要紧,天涯何处无芳草。豪宅院中,闺中小姐愉快地荡秋千,笑声爽朗,享受春日。墙外行人仰慕窥望墙内佳人美景,小姐发现后,收敛起欢笑与愉悦,墙外行人真是伤自尊,多情总被无情恼。

这是一个有些恼人的爱情故事,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故事的男主角深深暗恋着女主角,心情很青涩很甜美也很忐忑。佳人的一颦一笑都那么的美好,忍不住一看再看,既期待又胆怯自己心意被小姐发现,终于四目相投、心思曝光,无奈小姐骄傲的表示我不喜欢你,这真是既伤自尊又伤心啊。墙外行人估计是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还不懂得爱情需要势均力敌,想要迎娶小姐,自身要成为公子,要想与佳人共度此生,自己要成为才子,想要心仪的爱情,一定要努力奋斗让自己变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另外,追求爱情还需要勇气,需要表白,有花堪折直须折,莫道无花空折枝,保不准小姐与你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挺看重你这支潜力股的,只是出于矜持欲迎还拒呢,你这只顾着羞恼却失去了一份良缘,甚为可惜。所以普天之下追求美好爱情之人都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要有勇气去表达,不惧失败,如若不成则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朝云对这首词的关注点在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上,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是很敏感很不自信的,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如果出身不高,社会又没有为女性提供奋斗的空间与进步进阶的制度设计,想要突破自身所在阶层运气的因素就比较大了。如果朝云嫁个质素尚可的丈夫,一生相夫教子或许也会有个好归宿好结局。可惜命运安排她遇见一个封建王朝的士大夫,还是一个仕途不顺的士大夫,并且还是个不肯把她身份扶正的仕途不顺的士大夫。在苏轼被贬期间,朝云始终不离不弃,跟着他吃苦受罪,陪伴他安慰她照顾她,做他的朋友知己和情人。这一方面是因为苏轼太有才太有魅力了,让人无条件的喜欢与眷恋,另一方面说明朝云是很重感情的,不忍相弃,当然也因为朝云没有更好地出路吧,既不能去人才市场应聘,又不能去婚介所征婚,真不知她还能怎么办。她对苏轼的感情是真挚的,苏轼对他也蛮欣赏喜欢与依赖的,可是他并没有努力提升朝云的社会地位,自始至终,朝云都只是他的一个小妾,地位低下,待遇不高,死后也不能葬身苏家祖坟,一生都不过是一天涯沦落人,真是应了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朝云的悲哀我能够理解,她的人生是不能自主的无解人生,苏轼作为一个能够突破世俗陈规的超逸之人没有给朝云他所能给朝云所想要的身份,我觉着苏轼内心深处还是轻视朝云的。在他心中,朝云始终不能与前两任夫人比肩,在他看来朝云终究是漫山遍野中盛开的一株芳草。

爱情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不能白头偕老,那么通过一段感情,两个人都有成长与进步,都变得更好,也不失为一段良缘。如果不能通过一段感情令各自变得更好,那么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情也算是潇洒惬意。对于朝云来说,什么都没有得到,没有最深切的爱与欣赏,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力量,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苏轼的爱情,朝云是被消耗的与受伤害的。这既有时代因素,也有遇人不淑的因素。同为北宋时代人士,宋真宗怎么就能把一个嫁过人的京城歌妓刘娥扶正为大宋皇后呢,爱之深切,就会想要给她最好的一切,就会突破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同为北宋时代人士,司马光就能坚持一夫一妻制,妻子因无子给他纳一小妾,他坚决不受,妻子仙逝,他绝不续弦,爱就深爱,不爱请离开。朝云终究错爱了苏轼,苏轼也终究亏欠了朝云。

普天之下的女性都该感谢这个新时代,在这里自己的命运可以由自己来做主,有才华不会被埋没,条条大路可以通向罗马,可以平等的追求爱情,可以勇敢地与不公正待遇说不。君视我如花草,我视君亦如花草,芳草碧连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