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商周三朝开始,中国便以睥睨四方的姿态看着周围的小老弟们,即南蛮、东夷、西戎和北狄。好比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各国为何看不起秦国?是因为秦国地处西陲?不不不,而是秦国不尊王化,先进的华夏文明并不是他们的国家文明,各种中原各国早已摒弃的野蛮习俗都在秦国保留着,你说不把他看作戎狄把谁看作戎狄?中国的天朝上国不是自诩得来的,而是海内外各国长时期共同给予的,共同认可中国是先进、发达、文明、富有、强盛的国家。周王朝时期,建立起朝贡体系,一步一步将戎狄蛮夷纳入我华夏文明圈中。但经过夏商周三代数千年时间,到秦汉时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异族活跃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

混乱的汉末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相信林俊杰歌曲《曹操》中这句歌词是许多九零后的回忆,当年是红遍大江南北。这句歌词很好表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乱,战火遍及各地从未休止。不禁有些奇怪,汉末三国乱成一锅粥,异族怎么没来浑水摸鱼呢?其他时候他们不是挺积极的,给神州大地造成不小的麻烦吗?你看两汉时期的匈奴侵略,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契丹辽朝,两宋时期的金人蒙古人,等等。诸如此类,太多太多了,他们好像是大洋里能在百里之外嗅出哪里有血腥味的鲨鱼,每当中原大乱、军阀割据、烽火连天,北方异族便会趁虚而入,进行浑水摸鱼,掠夺人口、侵占土地和抢劫财货等。

你看汉末三国,先是董卓乱汉,再是群雄讨董,之后是军阀混战,然后是三国乱战,从中原乱到江东,大量精兵猛将从边关开赴中原参与混战,北方边境几乎是无汉人制,几乎是不设防的。要是明朝时期的蒙古和宋朝时期的金人,他们早就嗷的一声冲进来,看看能占到什么大便宜。可汉末三国,北方异族就是没占到便宜,中原始终是汉人的中原。这事其实与东汉末年在北方的军阀息息相关,也和两汉王朝的对外强势有关。

强汉仍在!

西汉时期有句名言,后面一句举世皆知,前面一句知道的人却较少: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当时的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中的一句,而且这还不是诛杀前说的,而是杀完敌首说的,意思是应该将这些敌人的首级挂在长安城内的槀街,给住在那条街的蛮夷首领看看,传播到万里之外去。侵犯我强大的汉帝国,距离再远我们也会将其诛杀惩戒。这话激励了当时一代又一代的汉人。

东汉末年,活跃在北方草原的异族主要是匈奴、鲜卑和乌桓,不过不像西汉时期那么强大成气候。东汉末年天下刚刚大乱的时候,异族势力不是没有南侵掠夺。但是都被曹操、袁绍等人打回去了,对,别看袁绍内战曹操不行,打那些异族人是相当狠辣的。例如,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於内黄,皆大破之。曹操率军大破匈奴,把他们打得心生畏惧回老家,建安年间他们的参与还留在皇宫当起了内侍(即宦官)。

各地军阀在行动

而在袁绍控制河北后,以安抚三郡乌丸的名义收了他们的精锐骑兵。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袁绍逝去,曹操正式登场,代表中国收拾异族。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张辽为先锋,斩杀蹋顿和各部落王爷及以下的乌桓首领,俘虏共有二十余万,胡人和汉人都有。乌桓彻底臣服,愿听曹魏差遣,再无异心。鲜卑则是相当顺从的,又是献马,又是送汉人,又是送牛马等等。虽说在诸葛亮北伐时,鲜卑被说服前后夹击曹魏,但曹魏先是重兵屯驻北方防范,再派出刺客刺杀鲜卑首领,鲜卑因此再度分裂,互相征伐,危机自泄。

不只是曹魏对胡人异族的战争做得很好,蜀汉和孙吴也不赖啊,百越、羌戎、南蛮等等,均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他们一点浑水摸鱼的机会都没有。抗击外敌方面,相比较那些两晋、两宋所谓的大一统王朝,汉末三国的地方军阀做得是相当完美。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