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這是民間根據《三國演義》爲三國名將排高低的排行榜單,有着很大的爭論;這不是根據正史《三國志》而來,即使根據正史來也無法確定誰高誰低,排出也會存在爭論的,很難拿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排名。古來名將何其多,若是我們從正史去探究三國時期的名將,完全可以以“威震”的標準來判定。威震華夏和威震江東,前者基本上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這是關羽水淹七軍得到的成就證明: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爲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曹操都想來遷都暫避其鋒芒。

後者威震江東的是哪位,這就需要三國迷才知曉,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就算不上是三國迷了,他就是張遼,800將士衝擊東吳的100000大軍的逍遙津之戰:張遼爲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衆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其父母以遼恐之。江東之人無不畏懼張遼。這兩位絕對是超級名將,相信沒有人否認,而在三國時期屬於“威震”級別的超級名將還有兩位。

威震沙漠

此人有點“名不見經傳”,大部分讀者對他一點都不熟悉,甚至很陌生。田豫,昔日劉備投公孫瓚時,他年紀還很小,竟然主動投奔了劉備,得到劉備的器重。待劉備爲豫州刺史,田豫無奈因家中老母一事離開劉備,劉備揮淚與他告別:“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十分惋惜。之後田豫被公孫瓚任命爲一地縣令,當部將背叛共尊贊,衆人人心惶惶、主張投降,唯獨田豫走上城門怒斥叛將,直接將其罵走。公孫瓚知田豫很能幹,不是池中之物,可就是不願重用他。

再歷經鮮于輔,最後到曹操麾下,田豫從丞相軍謀掾、潁陽縣令、朗陵縣令一路升到戈陽太守、南陽太守,政績頗佳。時間來到魏文帝曹丕即位,北方的遊牧民族日益強大,時不時南下打草谷,讓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常常有烽火傳令,因此需要一位重量級人物去坐鎮,田豫被選上,成爲持節護烏丸校尉,當時鮮卑諸部相互結盟,立誓不用馬與魏國貿易。田豫發現這一現象,得出其團結一致不利於國家安定,遂出離間計讓他們再起戰端,相互猜忌起來。

差不多了,田豫向鮮卑諸部強調我中國是講信義的,出動大軍先去敵後斷了他們後路,進行一系列牽着鮮卑軍隊鼻子走的指揮行動,將他們聚集起來,然後直接衝出去出其不意的兩面夾擊,將本來信心滿滿的鮮卑大軍的包圍圈衝散,追着他們追了二十多里地。不久之後,烏桓之主桀驁不馴,不服管教,田豫只率領百餘騎兵進入其大軍營地,當時烏桓之主就慫了,跪拜迎接,田豫認爲此子已不適合爲烏桓之主了,遂命隨從斬下他的首級,昭告烏桓族人,令立其弟爲新烏桓王。

中途有烏桓人反抗嗎?沒有,史書稱:衆皆怖懾不敢動。而且還講此次行動:自是胡人破膽,威震沙漠。這事別看着簡單,其實挺困難的,比尋常的帶兵打仗取勝還困難。

威震山越

上面是魏國大臣弄出的事,下面則是吳國大臣搞出的事。這個就比較簡單了。賀齊,會稽郡山陰縣人,年輕時就任職過郡吏和郯縣縣長。任職郯縣縣長期間,縣衙中有位小吏名叫斯從,輕薄無知,常仗着自己是豪門出身和與山越人有關係爲非作歹。賀齊想懲治,但下面的主簿卻說:今日治之,明日寇至。賀齊這暴脾氣,直接忍不了了,還有什麼懲治比殺人更威懾,賀齊派人抓來斯從直接砍了。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真如縣主簿所預料的:從族黨遂相糾合,衆千餘人,舉兵攻縣。

賀齊不慌,他的統兵具體過程史書上沒有說,只是說他帶領縣城中的百姓官吏,出乎所有人預料的開城門,反擊圍攻的山越亂民和當地豪族,大勝。對,史書上寫的就這麼簡單明瞭:大破之。然後便是“威震山越”,記錄簡單,實際肯定沒這麼簡單了事,不然史書上怎麼會特別說道“威震山越”呢?這個山越可不是就他治下的一支,還包括其他山裏山外的各部。

結語

田豫和賀齊名聲不顯史冊,個人認爲是沒有專門以吳國和魏國視角解讀漢末三國的小說電影電視劇,而且我們看到的人物和故事,其實都只是歷史的一部分,不是全面的,不是每一份精彩都能被世人所熟知。你覺得威震沙漠的田豫和威震山越的賀齊,當得上超級名將嗎?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