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麻麻留言諮詢:寶寶掉牀,頭上摔了包,要不要緊?該怎麼處理?

生活中,小寶寶們學會爬,大人一不注意,就可能掉牀摔傷;或者剛學走路,跌跌撞撞易摔倒,也容傷到頭部。

醫生表示,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摔到頭部非常危險,家長務必要看護好。如果摔到頭部(尤其是後腦勺),別大意,48小時內要密切關注寶寶的精神狀態。

若是寶寶經過安撫能夠正常玩耍、進食,精神狀態佳、行爲活動正常等,一般無大礙。

但若是發現孩子有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呼之不應、目光呆滯甚至嘔吐等異常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

去年就有報道,南陽1歲寶寶學走路摔倒導致顱腦損傷,這與家長多次忽略觀察也有一定關係。

還有的家長認爲,摔到頭部要趕緊揉一揉,認爲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早點消腫。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出現血腫,不要揉搓,可以用涼水浸溼毛巾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鐘,一天可敷3~4次)。一般血腫如果不是很大,很快就會消退。

但如果血腫很大,或有變大的趨勢、遲遲不消等異常,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

除了頭部磕碰受傷外,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傷害,比如扭傷、燙傷、異物卡喉等,發生這些意外時,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相關知識。

1、腳踝扭傷

如果寶寶的腳踝扭傷,僅是輕微腫脹,腳踝能向各個方向轉動,一般可以在家處理,正確的做法是“先冷敷、再熱敷”。

具體可以這樣做:

扭傷後,48小時內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每2~3小時1次,每次15~30分鐘);適當抬高扭傷部位(儘量保持足部抬高到心臟水平以上),用繃帶包紮固定,這樣可以幫助減輕腫脹和疼痛感;48小時後再用溫熱的毛巾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一般經過1~2周,瘀血和腫脹就能慢慢吸收、消散。

千萬別用力揉扭傷部位,也要告訴孩子扭傷部位儘量不要活動,以免加重疼痛感或腫脹現象。

如果腳踝扭傷非常嚴重,一碰就特別痛,腫脹非常明顯,也不能站立起來,建議及時去醫院,由醫生進行專業處理。

2、燒燙傷

燙傷根據嚴重程度可以分爲三類:Ⅰ度、Ⅱ度和Ⅲ度。

一般,當發生Ⅰ、Ⅱ度燙傷時,家長記住“衝、脫、泡、蓋、送”5字口訣,可以進行緊急處理後就醫。

當創面衣物不易脫下時,千萬不要強行拉扯,以免二次傷害。

如果出現水泡,不能用針挑破,應保持皮膚完整,這樣細菌不容易進入引發感染,利於傷口儘快癒合。

此外,還要提醒大家,不要亂用各種“偏方”——醬油、蛋清、食鹽、牙膏……

錯誤的小偏方,可能引發大悲劇。

3、擦傷、割傷等

寶寶發生擦傷、割傷、刺傷等皮膚破損出血的外傷後,家長要根據傷口的大小、深淺、出血量來判斷嚴重程度。

如果傷口面積小而淺,出血量很少,傷口相對潔淨,一般在家處理就可以。

可以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清洗傷口,將髒東西沖洗掉;大面積的擦傷可以用潔淨透氣的紗布覆蓋,每天更換一次,既能保護傷口,防止感染,也能保持皮膚溼潤、促進恢復。

如果是深而窄,且被污染的傷口,比如生鏽的鐵釘、較大的木刺扎傷,則容易形成局部相對缺氧的環境,感染破傷風的風險大大增加,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清創處理,並根據醫生建議注射破傷風針。

4、異物卡喉

異物卡喉對小寶寶來說是比較危險的情況,一旦發生,可能危及生命。

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對容易被吞入氣管的食物提高警惕(如瓜子、花生等),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哭鬧或跑跳的過程中喫東西。

當寶寶發生異物卡喉後,家長可以參考國際上通用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

5、曬傷

曬傷也叫日光紫外線灼傷,是一種長時間暴曬在烈日下特殊的皮膚燒傷。

輕度曬傷表現爲皮膚變紅,鼻尖、額頭、雙頰等部位有脫皮等。

可以給寶寶用毛巾包裹冰塊或者涼的溼毛巾冷敷皮膚髮紅處10~15分鐘(注意不要直接用冰塊,以免二次損傷),皮膚不再灼熱或者疼痛時,家長可以給寶寶反覆塗抹適合寶寶用的保溼霜,一般1周左右可以自行恢復。

如果寶寶曬傷嚴重,出現了水泡,或者孩子精神狀態差、疼痛難忍等,建議及時去醫院治療,別耽誤。

生活中,外出要給寶寶做好防曬措施,這裏爲大家推薦“5S”防曬法:Seek遮陽處 + Slap遮陽帽 + Slide太陽鏡 + Slip長袖衣褲 + Slop防曬霜。

袋鼠麻麻有話說: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難免發生磕碰和小外傷,作爲父母多學點急救常識,不盲信偏方,可以給孩子的安全健康多一層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