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北。日本侵占东北后得陇望蜀,对我国北方虎视眈眈,陆续制造了华北事变等一系列侵略事件。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党组成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奋起抵抗,于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很多舍生忘死的抗日名将,其中安徽出了五位知名的抗日名将,这五位抗日名将分别是200师师长戴安澜、虎将卫立煌、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与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他们五人中,一人牺牲,一人留在大陆,三人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那么,这五人各自的结局怎么样呢?

第一,戴安澜

200师师长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1942年,戴安澜追随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进入缅甸,先后参加了同古保卫战、棠吉之战等一系列战事,不过,远征军却因为多头指挥以及配合不好等原因被日军打败,戴安澜奉命掩护第五军撤退。

在掩护大军撤退途中,戴安澜被日军包围,他带领200师奋起突围,不幸被日军击中胸部与腹部,身受重伤。部下拼死抢回戴安澜,用担架抬着他撤退回国。最终戴安澜将军牺牲在距离祖国几十里的缅甸茅邦,终年38岁。

第二,卫立煌

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在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身边有五位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的职位。其中卫立煌被称为虎将,曾担任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等职务。卫立煌担任远征军司令期间,率领中国远征军击败了侵略缅甸的日军,他也因此成为抗日名将。

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担任东北“剿总”司令,他反对内战,不愿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因此逐渐被蒋介石猜忌。1948年10月,蒋介石把卫立煌调离东北,不久后将他撤职查办,并派特务监视他的行踪。1949年,趁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之际,卫立煌带领全家经由上海逃到香港,之后暂居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卫立煌返回大陆,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1960年,卫立煌去世,他也是五位安徽籍抗日名将中唯一留在大陆的人。

第三,孙立人

孙立人是安徽庐江人,1942年,孙立人率领新编38师进入缅甸作战。虽然远征军的第一次远征失败,但是孙立人却在仁安羌仅以一千兵力击败数千日军,并且营救出7000名英国人,他也因此成为世界级抗日名将。

在远征军第二次远征时,孙立人率领新编38师全歼日本的王牌18师团,为中国远征军出了一口恶气。解放战争时期,孙立人率领新一军驻守东北,不过却因为与杜聿明不和而被蒋介石调到台湾,负责为国民党训练新兵。

1955年,逃到台湾后的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他一直度过了33年的软禁生涯,直到1988年才恢复自由。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去世,终年90岁。

第四,徐庭瑶

徐庭瑶与戴安澜是老乡,都是安徽无为人。徐庭瑶早年间曾出国考察外国的军事机械化,回国后撰写了《机械化军备论》,负责筹建了中国的机械化部队,徐庭瑶也因此被称为“装甲兵之父”。抗战时期,徐庭瑶曾担任军训部机械兵监以及新编11军第一任军长(注:也就是后来的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

徐庭瑶筹建的机械化部队为抗日战争的取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也因此成为抗日名将。解放战争期间,徐庭瑶担任过装甲兵总司令,于1949年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到台湾后的徐庭瑶被蒋介石任命“东南长官公署副长官”,三年之后徐庭瑶退役,在台湾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于1974年因病去世,终年82岁。

第五,方先觉

严格意义上来说,方先觉应该是江苏人,不过当时的江苏萧县如今划归安徽,所以方先觉成了安徽萧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方先觉最出名的战绩是坚守衡阳47天,在这47天时间里,他成功阻挡了日本人侵占衡阳的脚步。虽然最终衡阳失守,但方先觉不愧是一位英雄。

1949年,方先觉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到台湾后方先觉被任命为“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级参谋”以及“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晚年的方先觉因为在衡阳保卫战中投降日本人而饱受诟病,最终在郁郁不得志中于1983年因病去世,终年78岁。

参考资料:

《民国人物大辞典》徐友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