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流年,岁月清浅……

北方已是白雪皑皑,而南方暖暖的,似乎有一丝丝春意……

光阴一寸又一寸,岁月增了又增,生命去了又来……

在都市的人海里穿梭,感叹着,一年,又一年……

转眼之间,小年,又到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收拾屋子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寓意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我国春节,一般从祭灶开始。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而民间也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灶君是谁呢?灶君本人,早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种说法,例如鬼神或精变说、人死变神说、穷蝉演变说等等。

一直以来,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或二十四晚,要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他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

其中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比较丰富的,而祭灶节的诗词,以宋代的居多,反映了祭灶的风俗世情,以及诗人们的思想情感。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祭灶词宋:范成大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古代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将要去见天帝并与他说一说有关人间的事。灶王爷的车为云马为风在人间逗留了一会儿,每家每户都用杯子盛满了美酒,用盘子装满了食物来祭祀灶王爷,祭祀典礼十分丰富。

猪头被炖得软软烂烂的,几条鱼烧得既鲜美又可口,豆沙做得十分甘甜,味道又细美,糕点和团子做得粉粉嫩嫩。

家中的男子们盛满酒来祭献,女子们则避开祭祀,把酒洒在地上,烧纸钱来让灶王爷开心。(灶王爷):丫鬟们和女人们的争吵你就装作没有听见,猫猫狗狗打斗的丑陋行为你也不要觉得生气。

等您吃饱喝足后送您去往天门,长长短短的家事就希望您不要再说了,还期盼取得(来年的)兴旺生意等着您回来好分给您。

如今年轻的一代对过年的热情和兴致都不高,更别说小年了。因为,再也没有人为了一件新衣服而沾沾自喜,为了一颗糖果而甜在心头,为了天空中的烟花而兴奋不已……

而我,仍记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仍记得拜送灶王爷时的阵阵鞭炮声,仍记得家家做年夜饭时的缕缕炊烟……

点滴的温情总在不知不觉间涌上心头……

时光树上,留下了走过的岁月痕迹,在回味中散发着馨香,如一树花开的嫣然,芬芳着生命中的每一天,每每想起,内心的甜蜜远远胜过小年的糖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