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花梨夔龙纹画案,长168.5宽69.7高81.3厘米,以牙板整体透雕见长,在明清传世品中属于稀缺器型,估价380至450万元。

几百万的估值,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样式稀缺,造型罕见的明式柴木老家具数不胜数,价格不及其百分之一,究其原因,黄花梨材质是根本。

画案颜色较深,原皮壳遮住了木头本来的样子,即使站在跟前,也不会有惊艳的感觉,,需要更加靠近或增加亮度,才能看出是黄花梨。

筒灯直射的案面上,颜色黄里带金,纹理间夹杂着丝丝莹光,黄花梨独特的效果非其他木头可比。

从上往下看,板心表面有一层淡淡黑色,像是案子曾经涂漆,长年累月使用中被磨去,也可能是被人刻意清理,但并未除尽,后来包浆越积越厚,成了现在的样子。

转至另一头观察,面板呈现出远端金黄、近处发黑的情形,和上一张图片差别明显,这是黄花梨莹光变换产生的奇特效果,你说神奇不神奇?

两拼板木纹对称,边抹纹理相近,两两有一木对开的可能性。总体上看,有部分面板是同料的。

山峰纹、流水纹此起彼伏,木头表面坚实致密,再加上富含充足的油分,看着和玉石相近。

图片中间位置,管孔与截面近乎垂直,棕眼浓缩成小黑点,与丝线状形态共存,反映出黄花梨扭曲生长的特性。

边抹上有小鬼脸,棕眼呈现出长丝短粒,一簇簇、一束束,麦穗纹形态随处可见。

同样的特征还体现在侧面牙板及腿子上,两边双侧枨也有类似的效果。

最后来看一下足端部分,错落有致、分布不均的棕眼结构是不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