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则新闻登上微博热搜#上海一夫妻搬家把房让给了66只猫#,邻居叫苦不迭,该事件引起了无数网友争论。

具体事件如下:

上海虹桥机场新村的居民反映,有栋楼里有位爱猫人士,最多时,50平米的家中养了66只猫,以至于这对夫妻最后将房子都让给了猫,自己搬到别处居住。

在家听猫叫、开窗怕跳蚤...这让终日与它们同在一幢楼的邻居们叫苦不迭。居民们多次与房主交涉,但对方态度十分强硬。

半夜被猫吵醒

味道很重,窗户都不敢开

之后,在居委会的协调下,猫主人口头承诺会加强猫的管理。街道方面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针对这样的事件,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看法:

收养救助流浪猫是一件好事,爱猫也本没有错!

但50平方米养66只猫?

有没有定时驱虫?

猫发情嚎叫?有没有做绝育?

屋里环境卫生有没有及时打扫?

和邻居该如何和谐相处?

无数的养猫问题,这真的是对猫好吗?

然而这样的事件并不是这一个:一姑娘在小区养猫上百只熏煞一楼人,死猫和粪便就丢房门口。

无锡的王先生向物业投诉,邻居搬来后养了一屋子猫,粪便都丢在门口,味道难以忍受,而且对方还会在阳台处理死猫。

警察上门发现,屋子里全部放了兽笼,养了上百只猫。

这根本不是养猫,也许就是打着养猫的名义,在背后靠猫挣钱,更何况还是在小区里,不仅影响到居民,就是在虐猫。

不管是出于流浪猫救助的善意之举,还是刻意在囤猫挣钱,养那么多只猫,也要考虑一下邻居的感受,毕竟小区不是你自己的。对人对猫都不好。

看到这样的事情,我想到了一个词:动物囤积症!

动物囤积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囤积了超过一般常见数量之动物,却没有能力安置照料这些动物这种动物囤积症被认为是一种虐待动物的行为,也是一种精神病态。

在巴西的一个城市阿雷格里港,就有一群这样特殊的人,群体年龄较大,90%都是单身,收入很低,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有很多的动物。

每个人平均养有近40只动物,大多是猫或狗,由于生活和性格,他们非常依赖这些动物,但是,却没有能力去照顾和安置他们。

患有动物囤积症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动物产生伤害,相反觉得自己拯救了动物,然而,他们照顾的动物,严重患病,濒死,粪便满墙,臭味熏天,却依旧否认问题的存在。

有专家表示:这些动物囤积者很多是在经历过创伤的事件后,才开始囤积动物,比如童年的阴影,受过虐待或者生活的不如意。甚至被孤立,无法和人沟通,只有把孤独和动物分享···

其实,对于囤积动物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有疾病,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动物,都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你在身边发现这类人,也许你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能够让他们的情况有所好转。

最后,我想说:

吸猫虽好,但爱也要有度,尽力而为就行!在自己的能力的范围内,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