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公开2019年国防相关数据,其中,2019年战机紧急升空次数高达947次,值得关注的是,其中600多次是为了应对中国战机。这条消息被很多军迷朋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种意见是:这样下去,日本真的受不了。

我们先来熟悉一个概念:战斗机的寿命。战斗机的寿命分多个层面,先是发动机寿命,三代机的发动机寿命一般在2000~4000小时,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间,战斗机就需要更换发动机,相当于经历一次重生;第二个层面是电子系统的寿命,包括雷达、航电方面,由于电子元件更新迭代的速度过快,一般战斗机每过5~10年就必然需要升级配套的航电、飞控以及任务模块,这方面也是战机经历“大修”的常见方式。

最为重要的是机体寿命,由于应力、老化、变形等因素限定的机体整体寿命是一架战斗机的终极寿命。也就是说,战斗机可以换发动机,换雷达,换航电,甚至进行小范围的气动修改或挂载变更,但一旦机体寿命到期,就不可能再更换整个机体构架重新使用。所以,机体寿命到期就是战斗机真正的“寿终正寝”。

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篇幅聊战斗机的寿命?因为,以F2、F15为主力的日本战机,整体平均寿命已经超过20年。而战斗机的机体寿命视维护状态一般为20~30年。也就是说,日本的主力战机整体步入“夕阳红”状态,能够挖掘的效能已经接近极限。换句话说,每一次紧急升空,都是对剩余寿命的压榨,是对整体空战能力的损耗。

而与此同时,中国3代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岁,两相对比,一个是消耗寿命,另一个则是积累经验快速成长,颇有点此消彼长的意思。所以,从战斗机寿命的状态去权衡,如此高频次的紧急起飞实在是日本空军难以承受之重。

也有很多军迷说,日本已经引进F35,主力战机渐渐会被F35替代。可问题是,按照目前的到货速度,就算一切顺利,日本要凑够100多架F35,至少要等5~10年之后。再失去F2、F15J之类的三代机做“高低搭配”之后,F35势必会成为紧急升空完成“拦截”任务的主角。我们不论F35面对三代机时是否具备绝对优势,可这种任务状态毕竟不是“交战”。那F35的战机寿命和一般三代机的寿命相抵消,这个对比起来,F35付出的成本就很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