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即便衝上暢銷榜,黑人作家依舊遭遇稿酬歧視)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爭風暴向各個領域蔓延開來,長久以來在美國出版界以作家膚色進行圖書策劃、區別提供稿酬的潛規則也被大白於天下。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呼聲,黑人作家十分感激,只是,不該在有人死了,才能引發變化。

撰稿丨王塞北

日前,隨着美國黑人族羣抗爭浪潮加劇,抗爭向各個領域進行。在文學出版領域,黑人作家羣體要求出版業整個系統作出更多變革,讓這個產業變得“黑”一點,以期增加黑人在文學界的話語權與藝術的包容性。比如日前黑人作家與黑人出版商在社交媒體發起的#BlackoutBestsellerList運動,旨在讓網民購買更多黑人作家的書籍,讓更多的黑人作家作品衝上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給白人把持的出版業以顏色。在抗爭運動的大背景與社羣媒體的共同作用下,這項運動目前效果不錯。Vox新聞稱:是時候揭露在這個白人掌握話語權的產業中,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作家的作品是如何被整個出版業系統性低估的。

事實上,即便沒有本週發起的

#BlackoutBestsellerList

運動,美國各大圖書暢銷榜也逐漸變了顏色。在上週,紐約時報非虛構暢銷榜的前十名都是反種族歧視類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作者都是黑人。虛構暢銷榜上,黑人作家也表現不凡,布里特·本尼特

(Brit Bennett)

的最新小說《消失的另一半》

(The Vanishing Half)

,佔據榜首。根據圖書產業諮詢公司NPD BookScan的統計數據,在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那一週,人文社科類圖書中,關於民權的圖書銷量增加了3.3倍,而關於種族歧視的書籍則增加了2.5倍。很明顯,弗洛伊德之死喚醒了廣大民衆,讀者們一邊倒地衝向黑人作家的作品。這也許有情緒性的因素在其中,但是,在黑人作家發起的作品稿酬大曝光活動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此前他們是如何因爲膚色被出版業壓榨的。

不同膚色的作家 稿酬差別巨大

在6月6日,黑人科幻作家L.L.麥金尼在社羣網站上發起了#PublishingPaidMe活動,邀請不同膚色的作家曝光自己的稿酬,許多作家加入其中。結果是,不同膚色作家之間的稿酬差別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

作爲美國當今最優秀的一批科幻作家,即便諾拉·K·傑米辛已經獲得了三次雨果獎,她的稿酬水平仍不算高,很難追平圈內的白人作家。

黑人作家耶斯梅·沃德

(Jesmyn Ward)

,是第一位兩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類)的女性作家。她在推特發文回應#PublishingPaidMe,稱自己在2011年首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之後,稿費才突破了10萬美元大關。同爲黑人作家的諾拉·K·傑米辛

(Nora K. Jemisin)

,憑藉她《破碎的大地》三部曲

( Broken Earth trilogy)

獲得了三次雨果獎之後,三部曲的稿費都只有2.5萬美元,而後三部曲《大城市》(Great Cities),也只不過漲到了每本6萬美元。

自稱無名白人女作家的創意寫作教授曼迪·萊恩·卡特輪

(Mandy Len Catron)

在推特爆料:她憑藉《如何與任何人相愛》

(How to Fall in Love with Anyone)

一書,獲得40萬美元稿費。而同爲教授作家的羅克珊·蓋伊(Roxane Gay),其散文集《壞女性主義》

(Bad Feminist)

曾登上紐約時報圖書暢銷榜,並參與漫威漫畫《黑豹:瓦坎達世界》的編寫。她即將出版的《我學到一切的那年》

(The Year I Learned Everything)

獲得的稿費爲15萬美元,和《壞女人主義》一樣的稿費水平,因爲她是黑人。

而白人男性作家奇普·奇克

(Chip Cheek)

更爲幸運,他的作品成就與反響並不如沃德和傑米辛,但他的第一部小說就獲得了高達80萬美元的稿費。作家稱“這筆錢由此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到現在都還在震驚之中。但是,更讓我震驚的是:作家因膚色不同造成的稿費鴻溝是如此之大,我希望這個曝光運動是作出改變的開始。”

從作家們爆料的稿酬看,當一家出版社打算對一位作家的第一本書支付十萬美元以上的稿費時,他們通常會傾向於選擇白人作家。非白人作家則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才能邁進十萬美元的門檻。並且,每當非白人作家獲得更高的稿費,相應地,白人作家的稿費也會自動上升,也就是說,這其中的鴻溝永遠無法被追平。

壓榨道具:虛構的盈虧表

按照流程,當出版社打算投資一位作家的作品進行出版,會根據作家和相似圖書的過往銷售記錄預測銷售量。假如這本書有望賣出10000本,定價每本20美元,作家會獲得每本2美元的預支稿費,剩下18美元由出版社和經銷商分成。稿酬的多少不僅決定了作家的收入,也表明出版社將會在這本書上投資多少錢。當一本書的預期銷售量越高,作家的稿酬就越多,而出版社對作家和作品的營銷宣傳預算也就更高。而宣傳預算的多少直接影響潛在讀者的數量。這猶如股票市場一樣,當出版方對作家和作品很有信心的時候,就會加大營銷投資,獲得更多的讀者;反之,則減少營銷預算,甚至分流給旗下的小出版社,潛在讀者自然更少。這些分析會通過損益表來呈現,作爲最終的決策依據。

L.L.麥金尼本人有過五年的出版業不同等級的工作經驗,有過多次與各路編輯商討損益表的經歷。她形容每次關於損益表的商討都像在“搞陰謀”,因爲那些損益表大都是向壁虛構的。損益表上的一些歷史銷售數據固然是真實的,但是其相當多的決策因素與編輯個人的閱讀口味相關。而根據出版社Lee & Low Books2019年的研究報告,美國出版業76%的從業人員都是白人。雖然美國作家們的稿酬水平相當高,但初級出版業者的收入卻並不高,起薪在30000美元每年。並且,他們的工作地多在紐約這所物價高企的城市之中,除了出身優渥的白人青年,其他族羣的青年很難靠這份工作在紐約生存下去。由此,白人爲主的出版從業者的口味,導致更多的白人作家作品獲得更多的出版預算,更多的讀者和更好的銷售記錄,非白人作家則相反。長久下去,形成了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富者愈富、貧者欲貧。作爲保存人類文明、傳遞文化的圖書業,卻在堅持貫徹着野蠻傲慢的種族歧視傳統。

今年年初廣受爭議的小說《美國醜聞》(American Dirt)講述了一個墨西哥移民家庭的故事。然而,作者珍妮·康明斯(Jeanine Cummins)並不是墨西哥裔,也非移民,其對墨西哥文化有相當多刻板描寫,引發相當大的抗議。

變革,不要總是在人死之後纔開始

連月的美國黑人抗爭運動,不少白人也投身其中。出版業者也有所觸動,在6月8日,約1500名出版業者向行業行政高層發出倡議,要求出版業進行系統性改革:“我們希望有更多黑人作家的作品。……很多時候,我們的編輯只是想從黑人作家那裏獲得一個‘創傷故事’。但是黑人作家們還要講其他的故事,而非僅僅是他們作爲黑人所遭受的痛苦。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黑人同事和黑人領導,因爲底層員工的聲音很難被決策層所聽到。”他們還承諾,將捐出當日的薪水給黑人平權組織。目前,這份倡議的網頁已經無法訪問,可見這場運動能否叫醒美國出版業的巨頭們,還有待觀察。

談到對出版業改革的看法,L.L.麥金尼說:“我希望黑人作家能夠獲得他們應得的稿費。……我們希望出版業者能夠基於作品,而不是膚色,制定出版計劃。白人的故事就是有普遍意義的,而黑人的故事只是文化獵奇,這是爲什麼?”對於出版業者要求改革的呼聲,麥金尼表示:“每到這種時候,人們都會發言吶喊。……他們對黑人作家的支持我們很感激,但是不要總是等有人死在街頭,才能作出改變。”

編譯參考:

https://www.vox.com/culture/2020/6/17/21285316/publishing-paid-me-diversity-black-authors-systemic-bias

https://blog.leeandlow.com/2020/01/28/2019diversitybaselinesurvey/

https://www.publishersweekly.com/pw/by-topic/industry-news/publisher-news/article/83593-amistad-launches-blackoutbestsellerlist-on-social-media.html

相關推薦
  • 世界文學新動向 英國黑人作家協會成立:呼籲出版公平
  • 反種族主義抗議後,黑人作家登上英國圖書排行榜榜首
張天琪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天琪_NBJ107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