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郁林担”这四个字,很少有年轻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实际上是说“用人力挑重担从广州湾(湛江)走到广西玉林”,是一种艰辛无比的行当,现已完全消失。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在今天广西地区境内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当时属于交州)。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从那时起,“玉林”的原名一直为“郁林”。“郁”字的繁体字有多难写,大家查一下就知。为了方便普通群众书写,1956年,改“郁林县”为“玉林县”。因此,“走郁林担”这个词只有1956年前的老一辈才熟悉了。

说起“走郁林担”,就不得不说湛江的海关楼。海关,是依据本国(或地区)的法律、行政法规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为什么湛江市电影公司对面会有一幢“海关楼”呢?难道那里是两个国家和地区吗?这得从1899年法殖民者侵占广州湾的屈辱历史说起。

1899年,法帝国主义侵占广州湾(湛江市前身)后,扩展商埠,辟为自由贸易港,大量物资由广州湾进出口,严重削弱周边“华界”的商业贸易。针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在广州湾四周设陆路关卡,对进出口广州湾的物资实行监管,总名称为“高雷常关”。辛亥革命后,增设水路分卡。1931年1月,琼州海关接管高雷常关,在麻章岭设立广州湾边区麻章办事处,并建起一幢两层平楼房作为办公。1936年1月,雷州关正式成立,仍以此为总关所在地,这就是日后湛江人所称的“海关楼”。

原来,大名鼎鼎的海关楼,居然是广州湾“洋界”与雷州半岛“华界”出口点。好端端的国土,被强行划分为两个国家(地区),你说可不可悲?

雷州关成立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广州湾成了我国唯一可利用的港口。经广州湾出口的物资大幅增长,赤坎成为进出口的商业重镇。当年的报纸《大广州湾》一文这样描述:“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由寸金桥至雷州海关的路上,沿途都堆满了货物,无一隙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38年至1940年仅三年,每年由广州湾出口的物资达一千万美元,是战前的20倍,进口的物资更大。1942年达最高峰,进口额占国统区21.7%,出口额占国统区38.4%。雷州半岛的“海关楼”成了远近闻名的关址。

湛江曾经的海关楼

由于广州湾背靠西南各地,抗战时则成为了贯通大后方的重要渠道。物资到达广州湾,汇集在寸金桥“华界”一方等候转运。过去,广州湾通往广西只有一条陆路,那就是从遂溪、廉江进入广西陆川、郁林,全程约230公里。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自1938年广州沦陷后,为阻挠日军携带辎重(大型军事设备,如坦克、大炮等)入侵,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曾两次下命令全面破坏公路和炸毁桥梁,规定每公里要破坏8段,每段长5丈、深1丈、挖成“之”字形或“品”字形,仅留1米宽行人小道,各县交通中断。因此,一切货运靠人力肩挑,从广州湾将大批物资挑到郁林。这一艰苦的职业,被老一辈人称为“走郁林担”。

据当事人回忆,抗战期间,从寸金桥到麻章圩,经常挤满了候工的“走郁林担”挑夫。他们衣着褴褛,肤色黝黑,用茅草搭棚遮阳休息,也自己弄个小灶煮东西吃。当时挑夫的人数很多,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人数达数千人。

当时广州湾进入的货物,多数是洋纱、布匹、药品、化工原料、民用五金等。发运时,老板先雇挑夫把大件货物拆散打包成每件20至25公斤,到海关楼报验完税,便可上路。“走郁林担”的挑夫每人一般挑40-50公斤,每天都有一千几百挑担,浩浩荡荡,向广西方向行进。艰难跋涉6天,抵达郁林,再改用烧炭汽车运往南宁、柳州、贵阳或由火车转送到金城江。

民国时期的挑夫

挑夫在郁林稍作休息,然后再挑“回头货”返广州湾出口,大宗的物资有牛皮、苧麻、桐油、矿沙、烟叶等。挑夫历尽路途艰辛不说,还常遇日军飞机袭击,或是土匪打劫,一不小心就没命了。“走郁林担”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后,只是挑夫的数量减少了一些,直到1956年黎湛铁路通车后,这一行当才彻底消失。

对于这段历史,网友也提供了一些回忆线索——

“记得小时候总听外公说走路去湛江或者营仔挑东西,原来如此!他们历尽艰辛,把煤油、盐挑到廉江去广西,就为了一家人能温饱,但仍然挡不住物价飞涨,我爸爸常说,那时候的钱早上能买一头牛,到晚上就只能买盒火柴了,生活真是苦啊!”

“我爷爷曾经做个咕喱(苦力)佬,在玉林挑担瓦煲到湛江(广州湾)后卸载,又同广州湾挑轮胎回玉林。后跟李宗仁将军参加桂系军队北上桂林,协助阻击日寇南下侵占桂林战斗。内战爆发,我爷爷解甲归田。”

“我爷十多岁时跟他大哥挑过郁林担,当时土匪纵横,有背驳壳枪的押镖,听村中老人说最喜欢土匪劫镖,抛下货物跑回家,不用到郁林了。有可能他们之前已经领工钱了,税是镖局交,镖师也交代他们不要反抗先保命。”

“我啊姥(爷爷他爸)就是这样的挑夫,家里还保留着当年他走郁林的的木棒,大概1.7米长。”

……

时光如梭,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到广西,湛江到玉林的交通已经很方便,不仅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高铁线路也即将开通。“走郁林担”这种艰辛的行当已彻底消失,只存留于历史的记忆中。

50年代建设黎湛铁路

不过,这种已经消失的行业,在当时却有着重要意义。抗战中,广州湾一度成为物资迁移以及贸易商品转动的重要基地,广州湾的挑夫,用肩膀把大量的物资挑进大后方,当中除民用物品外,还有军需物资,对支持抗战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80年前“走郁林担”这一艰苦而伟大的职业,你是怎样看的?欢迎留言讨论。(本文部分素材获湛江民间历史学家骆国和老师原创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