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这个词,出自宋代王君玉所记载的一个小故事:一个有钱的人家养了很多鸟,朋友来访时,指着一只白鹤问这是什么鸟,养鸟人骗他说这是尖嘴老鸦;然后又指着一只鹈鹕再问,养鸟人骗他说是尖嘴老鸦的儿子;又指着一只白鹭问,养鸟人说这是尖嘴老鸦的孙子。于是这人自我感慨地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白鹤、鹈鹕、白鹭,从外形上看也的确是应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景,但养鸟人没有说明它们是不同的品种,认知不足却评论一代不如一代十足充满了滑稽和自我讽刺。

后来这个词又被鲁迅巧妙运用在他的小说《风波》里,它是文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遇上让她觉得看不过的事情,就来这句“一代不如一代”。比如唤曾孙来吃晚饭孙子还在吃炒豆子时,老太看不惯就骂这是“败家相”、“一代不如一代”,而孙子回了句“老不死的”;以及儿子进城补个碗花了四十八文钱,老太认为简直是天价又一连串的“一代不如一代”等。

“一代不如一代”的说辞,很明显是代表着一种迂腐、浅显、鼠目寸光、落后愚昧的思维方式。而与“一代不如一代”相对立的词是“后浪推前浪”,如果说前者是愚昧的,那么后者同样也是代表着一种无知。虽然两个词性上一个代表着消极、一个代表着积极,人们也更喜欢听到“后浪推前浪”,但这个词也同样是滑稽的。

以自己狭隘主观判断某个时代群体,就如同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以及王君玉笔下不懂鸟的人。鼓吹“后浪推前浪”就像九斤老太在念叨“一代不如一代”,令人厌烦,免不了被回一句“这老不死的”。

“前浪”也好,“后浪”也好,当时或当下每个人所做的、所选择的一切,就是他们的最好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出身、面对的社会环境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由自己来做定义,他所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对他来说),因为也没有其它更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