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军队中曾有大批印度官兵服役,在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朽殊勋。在北非战场、欧洲战场及亚洲战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英雄业绩,这是人所共知的。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东南亚战区的缅甸战场,却有一支纯粹由印度战俘组成的所谓“印度国民军”,在日军的直接操纵和指挥下,手持日本人提供的武器与盟军作战,成了名符其实的日本傀儡军队。这支傀儡军队的首领便是钱德拉·鲍斯,其所作所为堪称“印度汪精卫”。

钱德拉·鲍斯,原为在英军中服役的印度军官,随部队驻扎在缅甸。1941年12月中旬,当饭田祥二郎中将指挥的日本第15集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缅甸时,驻缅甸的英印军队虽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却在日军的猛攻下溃不成军,被逐出缅甸,退入印度境内。在缅甸战役中,日军仅仅以伤亡4500人的代价,便歼灭英印军13500人,另有数千名英印军人被俘,在俘虏的行列中,便有钱德拉·鲍斯。鲍斯曾经两度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但因与甘地的矛盾在党内遭到“甘地派”激烈抵制,遂组织了前进集团与甘地的国大党决裂。早在1940年他就曾秘密前往柏林寻求希特勒对印度独立的支持,法西斯德国感到印度鞭长莫及,因而对鲍斯未予理睬,这使鲍斯感到很失望。

鲍斯被俘后,日本人觉得此人大有利用价值,遂怂恿鲍斯导演“自由印度运动”。而鲍斯并不清楚日本人的险恶用心是把他作为进攻印度的向导和工具,反而觉得东京比柏林肯帮忙,是帮助印度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因而对日本人感激涕零。于是,在日方的安排下,鲍斯前往新加坡,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会谈,得到了东条帮助他把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亲口“许诺”,并获准从马来战役中被山下奉文将军指挥的日军俘虏的约40000名印度官兵中招收5000多名士兵,成立了所谓“印度国民军”第1师。

在鲍斯的蛊惑和煽动下,这些印度士兵表示支持他的行动,即把印度从英国统治下“解放”出来,并同意他担任所谓“东亚印度独立同盟”的领袖,这使鲍斯热血沸腾,十分“感动”,充满“信心”。在一次群众集会上,他声嘶力竭地对他的新兵说:“193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开战时,德军只喊一个口号—到巴黎去!到巴黎去!’1941年12月,当英勇的日军开始远征时,他们也只喊一个口号—‘到新加坡去!到新加坡去!’同志们,‘到德里去!到德里去!’这就是你们的战斗口号”。1943年10月21日,所谓“印度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由鲍斯担任“国家元首”,他成了名符其实的日本傀儡政权首脑。在日方的协助下,“印度国民军”第1师被运回仰光,手持日方提供的武器,与日军一道与英印军作战。

在缅甸战场,由于人数有限(日方对鲍斯并不完全放心,对其部队的人数一直严加控制),质量不高,“印度国民军”第1师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仅在1944年3月8日,由驻缅甸的日本第15集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发动的“V-Go”攻势(即日方准备攻占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英帕尔、科希马两地以确保缅甸安全的作战行动)中随日军第33、第15、第31师团渡过亲敦江,攻入印度境内,并曾一度攻抵英帕尔城下。

当时,鲍斯甚至以为,印度的“解放”就在眼前,因而准备了大量新钞票准备发行。不过,鲍斯一厢情愿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在英帕尔、科希马战役中,日军被英军名将斯利姆将军统帅的英印军第14集团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攻入印度境内的日军100000人中,约有50000人被击毙,陈尸于印缅热带丛林,另有5000多名日军被俘,日军被逐回缅甸。在这场大战中,鲍斯的“印度国民军”第1师也遭英印军痛击,几乎全部被歼。

在这之后,遵照日方的指示,鲍斯又招募印度战俘,成立了所谓“印度国民军”第2师、第3师,其战斗力更加低下。随着英印军队、美国军队和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大举反攻,日军兵败如山倒,盟军解放缅甸,仅少数日军逃入泰国境内。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国民军”,第2师、第3师迅速土崩瓦解,作鸟兽散。鲍斯本人自知末日来临,便于1945年在乘机逃往日本,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二战结束后,在印度的英国军事法庭对鲍斯的同伙进行了审判。1945年11月,前“印度国民军”参谋长纳瓦兹·沙赫和另外两名军官被判处无期徒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