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况,确实很特殊,先是武汉疫情,然后波及到国内的多座城市,好不容易把新冠病毒控制住了;国际疫情来势凶猛,国内新一轮防范从管好、把好和守好国门开始……总之是成效显著,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了重中之重。

正当复工、复产和复学全面推进,地摊经济在国内的多座城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时候,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出现了新冠肺炎病例,在加工三文鱼的案板上检出了新冠病毒,于是,新一轮的防控从北京启动,多座城市纷纷响应……

一、卖房自救,会成为常态

今年是疫情之年,下半年多个行业的行情也不容乐观,从老板到普通员工,收入不太景气。

前不久,我到南京市江宁区的盛美国际大厦实地采访,两幢写字楼的业主孙总做了20多年服装外贸生意,手下的员工有七八百人,供应商有三百多家。由于国际疫情的影响,孙总的公司一下子减少了许多订单,导致资金链断裂,偏偏供应商的生意普遍不太景气,缺少周转资金,纷纷前来讨要货款共计3个多亿。

无奈之下,孙总只得把两幢评估价为5亿出头的写字楼拿出来出售,要偿还相关债务……

大老板的日子都这么艰难,中小老板的日子更加难熬。

那天,我应邀参加一个饭局,听说南京某餐饮老板,开了4家自助餐连锁店,每天的开支(房租、人员工资、水电等)是20万。由于春节前后到现在,生意不太景气,老板一夜间急白了头发,只得到处拉人吃饭,还要给予最大的优惠……该老板打算卖一套房子,支撑4家实体店。我估计,今年下半年,不少老板为了救企业、救门店、救项目,会含泪卖房,以弥补现金流的不足。前些年,他们赚了不少钱,买了多套房子。为了变现,他们只能打折、降价卖房子。许多老板的现金储备,只能维持半年左右。

老板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员工的日子同样难熬。失业、降薪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他们一般都有房贷。倘若房贷不多的话,一家人省吃俭用,再摆摆地摊、做做自媒体,应该可以保证月供不中断。

倘若前些年买了两套以上的房子,月供累计起来很可观,比如每月三四万元,在月薪达到五六万的时候,这些月供不算什么。一旦月薪从五六万降到七八千的时候,月供的压力顿时增大了许多。怎么办?只能卖房自救。

二、房价上涨,只是局部现象

在二手房市场上,降价急抛房子的业主有很多,笋房比过去要多出许多,二手房的房价在整体上却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原因就在于捡漏的人群有很多。买到即赚的房子,大家抢着要。

所以,笋房再多,也会被抢购一空。

至于南京、杭州、深圳、苏州、成都、东莞等地,开发商推出的楼盘,遭到哄抢,甚至出现了万人排队摇号、日光盘等火爆的景观,原因就在于那是限价盘,那是倒挂盘,那是福利盘,那是买到就赚盘!

一手期房比周边的二手房实际成交价低得多,每平米要低1万元左右,形成了独特的价值洼地。这样的新房子,一旦抢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就意味着赚到了100万左右的毛利。

这种轻轻松松赚大钱的方式,许多人都愿意干。至于购房款,可以通过6个钱包凑;可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可以向 朋友供钱;可以拿出自己和家人的多年积蓄……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人通过经营口罩、消毒液等风口产品发了大财,他们如果买房的话,资金根本不成问题。

抢购二手房,难以形成气候,难以产生轰动效应,是因为二手房比一手期房复杂,要与中介和卖家打交道,又涉及到大量的中介费和过户的税费,搞得不好就会踩坑。所以,购房者宁愿选择一手期房。

千万不要把个别楼盘的狂销热卖当作普遍的现象。分析和判断楼市行情,千万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假设开发商的新房子与周边的二手房是同样的价格,谁会去抢新房子?从一大堆二手房中反复挑选、砍价,不香吗?

三、相关从业人员转向房产投资,试图赚到一大笔钱

餐饮、旅游、.酒店、宾馆、娱乐、体育等多个行业的行情不好,相关从业人员却不留点现金,而是拿钱换房,原因就在于,他们如果坚守老本行的话,很难赚到钱,只会亏本。

拿钱去买房子,摇到的新房有倒挂,到时候一转手能赚100万左右,而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从众多的二手房源中,挑到一套笋房,比市场价便宜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也是赚啊。

在他们看来,摇号抢房、挑选笋房,相当于经商,稳赚不亏,是可以赚到一大笔钱的呀!

其实,房住不炒,已经是大势所趋,要通过房子真正地赚到钱,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那些有价无市、难以变现的房子并不在少数,购房者只能慎重、慎重、再慎重。(雷传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