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的武汉,除了街头巷尾每个人脸上那副蓝色口罩,不管是在路边人满为患的小吃摊和餐馆,还是人头攒动的商场里,你很难看出这座城市在数月前遭受了怎样的磨难。眼下疫情虽未完全结束,但生活正逐步回归正轨。

消费回温的同时,车市也在找回它的节奏。4月国内新车销售环比前月的大幅提升,被视作车市“报复性消费”的开始,而不久前出炉的5月数据更是为压抑已久的车市驱散了数片乌云。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5月,受制于疫情,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605.1万辆,较去年的818.1万辆有近三成下滑。5月单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售出新车160.9万辆,较前月增长12.6%,对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1.8%。

▲数据来源:乘联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18年6月以来,国内新车销量首次恢复同比正增长的月度之一(除去年6月国五清库存外),也是疫情之后消费回温的良好信号。诚然,在购车需求释放、政策刺激等因素下,车市整体趋好,但仍有不少细节值得推敲和关注。

车企排名:热闹还是他们的

从各厂商的5月成绩单来看,排名前列的仍然是那些熟悉的面孔。

▲数据来源:乘联会

除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位于武汉、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东风本田之外,以一汽-大众为首的多个车企都在5月迎来了同比正增长。在车市整体回温的趋势下,“强者恒强”的局面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前五名的企业销量均突破了10万辆,一汽-大众、吉利、长安以及广汽丰田的增幅也都超过了20%。

其中,同比增幅近7成的长安汽车凭借SUV产品,尤其是CS75系列车型的热销,以及全新欧尚的带动下,在5月展现出喜人的增势。而设计有些剑走偏锋的UNI-T更被不少人视作是长安转型的开始,还未正式上市就已经在5月收获超过3千个订单。

除了长安自主之外,长安福特的表现也值得关注。经历了去年的低谷,长安福特的销量在锐际到来之后迎来转机。5月长安福特售出的2.4万辆新车中,福睿斯、锐际以及锐界占据主销地位,其中锐际售出5964台,也超过福睿斯成为目前品牌最热销车型。随着国产探险者的上市,长安福特的回暖表现有望帮助长安汽车进一步稳定销量。

领头羊南北大众的座次虽然看上去并无太多变化,但二者销量的差距在4月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目前已达5万台。尽管单从产品5月的销量数据来看,不管是朗逸速腾,还是探岳途岳,其轿车和SUV的销量成绩不分伯仲,但相比一汽-大众奥迪的光芒四射,以及捷达品牌的异军突起,上汽大众斯柯达相较而言还是逊色不少。此外,明星车型帕萨特在中保研的碰撞成绩,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口碑和终端销量。

一度在3月被吉利抢走季军位置的上汽通用,虽然没能迎来增长,但市场份额从3月的6.6%小幅上升到5月的7.2%,多少也算进步。此外,近期先后推出的凯迪拉克CT4、雪佛兰开拓者等产品,在终端市场也有着不错的反响。

吉利是前十名中唯一一个月销突破10万台的自主品牌,这其中帝豪系列轿车以及SUV博越功不可没。其中,帝豪系列通过门槛较低的金融购车方式,加上可观的购车优惠,极大吸纳了预算有限的购车群体,单月销量超过2.4万辆。另一款热销车型博越则凭借超过2万辆的单月销量稳居SUV排行榜第三位。

前十名中,几个日系品牌表现略有不同。

产品线本就十分均衡的东风日产,在各个车型的精准营销之下,5月用4.9%的小幅增长一洗前两个月的颓势。一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增幅相对平稳;同比增长超3成、月销近7万辆的广汽丰田,凭借威兰达和雷凌的优异表现,创下历史单月销量记录。相比之下,东风本田遭遇了3.4%的小幅下滑,不过相较于前两个月,跌幅已有所收窄。加上CR-V主要竞争对手近期深陷中保研碰撞的舆论漩涡,备受关注的两厢版思域也亮相在即,随着疫情的收尾,以及武汉政府对汉产车型的扶持,东风本田有望在销量上进一步提升。

▲国产两厢思域谍照

榜单之外,红旗的表现值得瞩目。

数据显示,5月红旗售出新车1.51万辆,同比大增133%,这也是今年以来红旗连续第五个月实现增长。对于年轻的红旗来说,动力强、配置高的H5、H5S无疑是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的利器,6月即将上市的H9则是凸显品牌高度的重点,也有望进一步将红旗这个熟悉的“陌生人”重新带回普通大众视野。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马太效应之下,主流品牌乘风而起,一些品牌游离在市场边缘,比如月销已不足1万台的神龙汽车让亮相不久的2008和C3L黯然失色;也有品牌淡出人们视野:继东风雷诺退场之后,日前传闻东风裕隆纳智捷将告别内地市场,许久没有新品出现的众泰也只搜出了“巨亏近93亿”的新闻。其实喊了多年的行业洗牌早已不动声色地开始,只是有的连告别都来不及就已被湮没在时代中。

细分市场:SUV风再起?

长安热销归功于SUV,福特回暖的契机锐际也是SUV,而在近期亮相的新车中:领克官宣06,福特探险者上市,卖出情怀价的路虎卫士引得众人热议……最近这些热门车型全都是SUV。

从5月乘联会的销量数据中不难看出,SUV仍然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车型,也是唯一得到同比增长的细分市场,体量几乎快和轿车持平。不过即便涨幅相当,不少热门车型较去年同期仍有所下滑,比如哈弗H6、丰田汉兰达下滑幅度都在12%左右,上汽大众途岳的增长,更是将自家的途观L挤出了前十。榜单之外,月销9千多的红旗HS5以及7千多的捷达VS5等车型快速增长也颇为亮眼。

轿车市场相较去年同期有4.8%的小幅下滑。从销量排行来看,除了前十名的紧凑级车型没有太多变化外,紧随其后的已从以往的雅阁、帕萨特等合资中级车,悄然变成了宝马3系、奔驰C级等豪华品牌中级车。此外由于半年前中保研测试中帕萨特成绩不佳,持续不断的舆论争议对其销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单月销量从4月的1.5万辆跌至5月仅有5785辆,波动较大。

MPV市场依然没有太多亮点,试图挑战别克GL8的大众威然,首月也仅有1714个订单入账。面对征战市场已有20年,产品力、口碑都已然成熟完善的老对手,威然可能还需要时间沉淀。

豪华市场:风景仍然好

逆势也能风景独好的豪华车市场,在5月车市整体趋好的前提下,不出意外地收获了26.6%的同比增长。

BBA三驾马车动辄过万的车型月销量,让身后二线豪华品牌相形见绌,三者之间暂时的孰先孰后,在5月都有同比两位数的大幅增长面前,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反倒是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之间的胶着更具看点。

尽管全进口的雷克萨斯受制于海外疫情影响,环比上月下滑了4.3%,不过2.21万辆的单月销量,仍然力压产品矩阵更全面、月销2.09万辆的凯迪拉克,拔得二线豪华品牌阵营头筹。

相比主要依靠ES、新一代IS进口暂不明朗的雷克萨斯来说,凯迪拉克的产品阵容更加全面。由XT4、XT5和XT6组成的“新美式豪华SUV矩阵”,占据品牌累计销量的67%,轿车CT5、CT4仍处于销量爬坡期,目前合计4千余的销量远未达到当年ATS-L与XTS巅峰时的成绩,因此下半年二线豪华品牌头名之争仍然颇具看点。此外,沃尔沃和林肯在5月颇有默契达成了同为22%的同比增长,前者的大幅优惠和后者的国产车型为此贡献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与豪华车市场增长对应的,则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小幅度的同比下滑,这也说明,消费升级的换购需求快速回温的同时,在市场需求有限的前提下,体量较小、竞争力较弱的车企生存亦更加艰难。

市场整体趋好 隐忧仍在

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大量的购车和换车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车市不降反增,整体趋向好转。不过乐观之余仍有隐忧。

首先在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市场,尽管特斯拉凭借国产MODEL 3大量交付,迅速占据新能源车榜首,蔚来、理想等新势力造车品牌的表现看上去也算差强人意,但从整体来看,新能源车市场自去年补贴退坡以来难掩颓势,今年5月批发销量7.02万辆,依然同比下降25.8%。其中插电混动以及纯电车型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仅普通混合动力车型较去年有所增长。各品牌之间的差距也日渐悬殊,比如5月新能源车排名第二的广汽Aion S,3892辆的单月销量仅为Model 3的1/3,后者5月售出11095辆。

今年3月,国务院宣布,将原定今年底要退坡完成的补贴和免征车购税政策再延长两年,以刺激新能源市场的产销增长。不过新能源产品尤其是电池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依然是影响市场消费的重要因素。除了政策刺激,恐怕还需要更成熟的用车环境给消费者更多信心。

此外,5月车市的增长,除了一部分自然购车需求的释放外,也离不开车企的“放血”和各地地方政府的“救市”。五一期间上汽集团针对上海本地推出的“55折购车”活动仍记忆犹新,而一些非主流的豪华品牌如英菲尼迪QX50、沃尔沃XC60等车型,在部分地区优惠更是一度大到惊人的7-10万元。

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当地政府对武汉生产,并在武汉销售上牌的乘用车给予5000-1000元不等的补贴;杭州更是推出了总额超6500万元的政府补贴,为刺激汽车消费再添一把“猛火”。此外,广州、佛山、北京丰台区等多个地区都为当地购车市民提供了一定金额的购车补贴。终端优惠和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销量短时间内的快速回升也在情理之中。

进入6月,由于去年同期车市正处于国五清库存的高峰期,因此今年6月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有些困难。同时受全球疫情影响,部分海外零部件工厂的持续停工,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国内车企的生产计划。不过,一年行将过半,为了缓解一季度“失血”的压力,以及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厂商是否会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出大幅的优惠政策,仍然值得期待。如果说厂家需要做的,是根据车市和疫情走向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那么对于此时还未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就让还没得到的买车需求再飞一会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