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记者王朝强通讯员卢永春沈毅军

如何发挥党组织先进性和凝聚力?如何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攻克脱贫艰巨目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全面扶持农业产销、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引导企业走出去......近年来,福建省诏安县实施一系列“组合拳”,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4元,增长9.2%,让这个福建省重点贫困县因为农副产业兴旺而实现脱贫目标。

诏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工业化、产业化思维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努力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新提升,探索乡村现代产业发展新路径,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强化基础保障,发挥政治服务功能,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队伍建设

健全组织体系

围绕“干部+组织”“党建+群建”的工作思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以及群团建设,进一步织密基层组织体系。一是选优配强两委干部。以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探索县乡下派、能人回引、跨村任职等选任方式,注重从返乡创业大学生、经济能人、现任村干部等人员中选拔新一届村级“两委”干部。其中,村主干中经济能人占88%以上。二是不断完善组织设置。通过持续探索、总结提升、现场会推动等方式,指导各乡镇结合实际建立“区域型”“产业型”及“联合型”等新型党组织,达到“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活动开展”的目的,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三是引导群团联动发力。制定出台《加强党建带群建助力乡村组织振兴的若干意见》,引导各级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各项中心工作,造浓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

聚焦品牌建设

创新工作模式

始终把党建品牌建设作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途径,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下力气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带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一是创新“党建+产业”孵化模式。通过汇编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召开产业对接现场推进会、举办专题培训会以及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等方式,指导集体经济薄弱村培育富硒蛋鸡、八仙茶等产业项目,切实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实力,为夯实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诏安县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21个,占55.76%。二是创新“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探索推行“党建+”模式,注重发挥“党委聚力发动、支部发力推动、党员助力带动”作用,合力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三是创新“乡村党校”教育平台。依托村级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创建“乡村党校”,根据不同党员类型探索“菜单式”课程,定期开展党员党性教育、理论学习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党员素质提升和作用发挥,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正能量,有效解决党的声音在农村基层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据统计,全县共创建“乡村党校”223所,举办培训班320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9万多人次。

聚焦保障有力

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一是强化待遇保障。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村“两委”干部报酬,2017年至2019年,村主干报酬从平均每月1800元提至2700元,村其他两委平均每月1100元提至1600元,有效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阵地保障。制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文件,结合“县乡补助”的方式,指导各村对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程序、功能设置和管理使用进行统一规范,合理布局办公、活动、服务等场所,进一步美化场所外观及周边环境,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好村级组织形象。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诏安智力回归”工程,加强与在外人才的联络交流,多方式鼓励他们返乡兴业、回馈故里。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积极为驻点村争取道路建设、排污工程、休闲公园等民生项目,较好地改变驻点村的整体面貌,有效带动驻点村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统筹安排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经费,从高校、科研院所、市直单位引进46名高端人才,统筹选派204名专业技术人才挂钩全县217个行政村,实现行政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全覆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