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余万与浙东张煌言部溯长江而上,连克镇江、瓜洲等地,乘胜包围南京城,但郑成功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被清军击败,部队损失近半,不得不退回厦门。

郑成功大军的前锋逼近南京时,就已经遭到清军的反击。

六月三十日,清军分两路出击,缴获郑成功部先锋部队船只20余艘,据说还缴获了五十两重镀金王印一颗(应当为清军虚报),锡铸将军印一颗,以及不少器械。

七月十二,郑成功大军登岸,在南京西面和北面的太平、观音、神策、金川、钟阜、仪凤、江东等门外立营八十三座,排列大炮,并备有云梯、藤牌、地雷。

郑成功率领文武官员,遥祭明太祖后,令“甘辉、余新扎狮子山万礼、杨祖扎在第二大桥山上以翁天佑为救应,御凤仪门要路马信、郭义、黄昭、萧拱袁屯扎汉西门,连林阴、林胜、黄昌、魏雄、杨世德诸营垒。”

明代南京简图

又令“陈鹏、蓝衍、陈魁、蔡禄、杨好屯扎东南角,依水为营刘巧、黄应、杨正、戴捷、刘国轩屯扎西北角,傍山为垒,连周瑞、林察、张名振等营。”

又令“张英、陈尧策、林习山屯扎狱庙山,连诸宿镇护卫成功大营。各设鹿角隙望,深沟木栅防御。江南一时震动。”

清廷两江总督郎廷佐上奏朝廷称:“然贼深知臣等防守坚固,难于攻破,故又设立木栅。为长期围困,于上江、下江、江北等地停泊船只,拦截要道,以断我粮草。”

围城之后,郑成功并未立即下令进攻,麾下将领纷纷请求立即攻城,甘辉说:“大师久屯城下,师老无功,恐援虏日至,多费一番功夫,请速攻拔,别图进取。”

可郑成功有些轻敌,竟然认为:“自古攻城掠邑,杀伤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虏齐集,必卜一战,邀而杀之,管效忠必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况属邑栉次归附,孤城绝援,不降何待?”

长期围城不攻,导致郑军将士日渐松懈,甚至很多士兵到江中撒网捕鱼游泳嬉戏。

再说清廷南京守军,在得知郑成功来袭的消息后,就立即贮备粮草,置办火药、炮弹、滚木、藤牌、竹筐等物,同时,收集各种船只,增修船桨绳索等物,广募舵公、水手等人员,以便在水陆夹击时用。

南京清军的梅勒章京噶褚哈、玛尔赛等将领,亲统满洲八旗兵,昼夜巡视,严守城池,并行文江宁巡抚蒋国柱,请他根据各地局势轻重缓急,督促和酌调官兵增援南京。

到了七月十五,各地援军已经陆续到达南京:

苏松水师总兵官梁化凤亲率中、后、奇三营马步官兵三千余人抵达南京;

江宁巡抚蒋国柱调拨苏松提标下游击徐登第领马步兵三百名、金山营参将张国俊率金山、拓林、青村、南汇、川沙、宝山及水军右协马步兵共一千名;

水师右营中军署理守备事务王大成率其所属营兵、浏河、福山二营马步兵共一百五十名均已抵达南京。

清军实力得到增强之后,开始发起反击。

七月二十二日,清军炮击城外,郑军开炮还击,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炮战。

七月二十三日,清军数万人主动出击,攻破了郑军在仪凤、钟阜二门外的三座营寨。

七月二十四日,清军分三路反击,郑军前冲镇、中提督、五军、左武卫、左虎卫相继战败,死伤不计其数。

水路方面,清军为断绝郑军的退路,由提督管效忠率部焚毁郑军战船五百余只。

郑军损失了甘辉、播庚钟、万礼等十四员大将,士兵将近一半,郑成功叹道:“是我欺敌之过。”

南京战败,郑成功中了清军假投降的缓兵之计,没有及时发动进攻,而且只围城西面和北面,导致清廷援军从东面和南面进入南京,最终功亏一篑。

清廷认为郑成功惨败,损失惨重,无力再战,派施琅、黄梧等人率水师掩护八旗主力,企图攻占厦门,一举消灭郑成功,结果在厦门海被郑成功打败。

参考资料:《明史》、《南明史》、 《台湾外记》、《清世祖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