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同治帝是最没存在感的清朝帝王。虽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同治中兴”,但是这跟他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的功劳。同治帝在位十三年,始终没有摆脱两宫太后的摆布,一直是个傀儡皇帝。

然而,他短短的一生,却创造了清朝帝王的“两宗最”。其一、同治皇帝17岁亲政,是清朝少年天子中亲政最晚的一位;其二、同治皇帝19岁去世,打破了顺治的记录,成了清朝帝王中寿命最短的一位。那么,同治帝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史学界评价他:“穆宗好奢”,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他不顾国力窘困的现实,下令重修圆明园。

贾熟村评价他:载淳幼年时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

他的老师翁同龢,则在日记中记载:“同治帝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即使同样的内容,读十遍也记不住。”

同治帝亲政时期,两位亲王(恭亲王和醇亲王)更是上书劝告其:千万不要再亲近小人,千万不要再怠惰朝政。

由此可见,同治帝是一个放浪形骸、叛逆不羁的人。堂堂一代帝王,怎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

究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咸丰皇帝无力回天,于是他纵情声色犬马,每天都喝酒、喝鹿血、看大戏,寻欢作乐,来麻痹自己。然而,他的行为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幼的同治帝;

其次、慈禧嗜权如命,并没有肩负其教育同治皇帝的责任,而是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常与群臣发生激烈的冲突,这让同治心理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后来,慈禧由对同治管教过于严格,矫枉过正,而慈安对同治皇帝又娇生惯养,即使同治皇帝犯错了,也不责备,这就导致了同治帝产生叛逆的性格。

除此之外,同治帝身边有两位最佳的损友。一位是翰林侍读王庆祺,身为翰林侍读,他并没有督促皇帝好好学习,而是给同治帝提供一些不雅的画册、讲述宫外艳事,以博取同治帝的欢心,让尚未成年的同治帝对男女之事联想翩翩;

另一位是恭亲王的长子载澄。由于载澄天资聪颖,所以慈禧留他在同治帝身边伴读。不过,载澄虽然出身高贵,但人品极其顽劣,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甚至还做过“诱抢族姑”荒唐事。

在载澄的影响下,同治帝也沉迷于荒唐之事中,经常与载澄微服出宫寻花问柳。

也正因如此,同治帝养成了放浪形骸、叛逆不羁、纵情玩乐的性格。这也为他悲惨的人生埋下了祸患。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死于天花,一种是死于梅毒。

一、官方给出的解释,同治帝死于天花。根据《穆宗实录》记载同治帝:

“适出天花,元气日亏,以致弥留不起。”

当时,为同治皇帝治病的御医李德立等人留下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相当于病历,记载了同治生病期间的医治、用药、症状等。经现代医学研究院对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同治帝患的是天花。

二、野史上记载,同治皇帝死于梅毒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已经步入“晚婚”的年龄,于是,慈禧和慈安决定为他立后选妃。然而,慈禧万万没有想到,同治帝竟然忤逆她,选择户部尚书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为皇后,而不是她看中的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慈禧对此特别不满,经常干预同治的婚姻生活,更以“惠妃贤惠,虽屈在妃位,宜加眷遇”为由,强迫同治帝恩宠惠妃。

可是,同治帝并不想恩宠惠妃,但是又不敢违背慈禧的意思,所以干脆就独居养心殿。

然而,同治皇帝血气方刚,所以经常出宫寻花问柳。为了不引人注意,维护天子形象,同治帝只好穿梭于街头巷尾的小型娱乐场所。那些小场地,服务环境又脏又乱,导致同治皇帝染上梅毒。

得知同治帝得了此病,为了维护皇家的颜面,慈禧便命令太医将梅毒当作天花来治疗,就这样,同治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一命呜呼。

对于同治帝的死因向来有争议,但是根据同治帝临终“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的具体惨状,官方的解释难以让人置信。不过,《清宫遗闻》却有比较清晰的记载:

“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将军凤秀之女),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太医知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

此外,蔡东藩的《清史演义》也持这种说法。

由此可见,同治帝死于梅毒,更让人信服,只是如此荒唐之事,清代官书定然不会如实记载。同治帝19岁便早早离世,这其中的原因,花花公子都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