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药王”。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相当一部分人对格力电器的评价。事实上,不仅是国内投资者,就连外资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对格力也依旧充满了偏见。

港资净流向很能说明问题。

在过去的60个交易日里,美的集团的净流入为73.13亿元,持股比例由15.8%增加至17.6%。反观格力,不仅没有净流入,反而还净流出了7252万。尤其是最近20个交易日,净流出接近20亿元。

可谓是反差鲜明!

从舆论的角度来说,一般都是褒奖美的批评格力。比如,当格力始终扎根线下的时候,外界评论其错失了互联网的浪潮;比如,当格力开始发力线上的时候,外界评论其与经销商矛盾升级,惨遭经销商抛弃;再比如,当格力的直播带货从几十万增长至上百亿的时候,刷单、经销商关系破裂的关系更是不绝于耳。

就在格力破天荒的再次创造了家电行业直播带货史上最高纪录的时候,关于格力的负面新闻再次袭来:

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也就是格力经销商在未来半年内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0.71%的股份,相当于其持有股份的8%!

好吧,格力药王!

但是,明明种种迹象表明,格力不仅已经熬过了最坏的时期,而且拐点已经显现。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或许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102.7亿元!

事实上,格力捆绑经销商的模式,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格力向全家电全家店的转型,尤其是直播作为其倚重的新渠道,双方的分歧很难调和。

具体来说。

此前格力只要与经销商公司打交道,这也是为何有压货、淡季返利这么一个说法。如今呢?门店作为流量入口,向格力董明珠店倒流。董明珠店在将流量变现后,根据订单来源和归属地直接向门店打款。

也就是说,过去格力门店靠的是向经销商低价进货,在卖给终端消费者后赚取差价利润。但是如今,没有赚差价这么一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流量转化费和服务费。

经销商公司的作用在哪里呢?

这也是为何,在过去一段日子里,董明珠频频提到希望3万家门店能够跟上格力的新零售脚步。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好了,说到这里,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大股东与格力电器不再是铁板一块,下周一极有可能的走势是低开三个点,然后在一周内收复失地!

说说我的看法:

1. 以企业带货直播作为格力的第三次渠道变革,这肯定是正确的一个选项。

首先,它拥抱了互联网;其次,它避免了第三方平台的抽佣;再次,也节省了大量的线上广告费用。这些,都可以反馈给消费者。

格力原本的销售价格就比包括美的在内的竞争对手高出不少,这意味着可降价的空间也就越大。另外,靠着节省下的各种费用,直接让利给消费者。即便会面临利润率下滑,但总的利润总额一定会提高。

用数据说话。

在已经过去的5月份,格力的线下销量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7%;线上市场份额接近美的,同比增长超过了100%至33.8%。注意,这还不包括6月份的数据。

2. 格力由空调企业向全品类,尤其是全无智能机家居的转变,迈出了一大步。

根据格力董明珠店显示,空调销量的占比大约只有30%。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数据,100亿元的销售数据大概有70亿是非空调产品。尽管这个数字只是估计,但与去年相比,今年非空调大家电和小家电可能会有200%的增量。

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不要再说什么天花板,你们家每个房间都有空调吗?即便有,是不是也会有更新换代的需求,也会有品质消费升级的需求?另外,全品类家电更不用说了,千亿增量妥妥的。

3. 格力进军医疗、芯片,这不是不务正业,这是向科技集团公司的转型。

大家很容易忽视两点。优秀的公司依旧是优秀的,尤其在制造业企业;再有,大家不要忽视了高瓴资本的眼光。人家投入的400亿元资金(虽然借了200亿,但总归是它的债务,要还的,如果这笔投资失手了,其他投资即便赚得再多,也都无济于事。

别忘了,医疗行业是一个绝对增量的市场,高瓴资本在里面拥有深厚的积淀;别忘了,大家都是一样的芯片,凭什么你的就能够给百倍估值。

最后,格力拥有难以量化的优势。

比如,董明珠真的很勤奋,很有创造性,这是看不见的企业家才能;比如,这次直播除了访谈邀请了嘉宾,主要带货能手都是其90后员工;再比如,直播间出境的铁杆用户以及经销商代表,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们的热忱和忠诚度。

还是那句话,尽管我也持有美的,但我更看好格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