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走访古村这么多年来,见到的古代门匾也有几千块了,但是从来没有一块门匾引起过这样大的争议:43万人围观,5.6万人仔细阅读,413人发表评论意见。

就这块门匾的微头条,还曾经多次上榜当地热议第一名。

这是一块什么门匾呢?能够引起广大网友热议?且听胡哥慢慢道来。

这是一块拍摄于山西晋中市介休绵山镇大靳村的老门匾。见下图。

这三个篆字是啥字?

山西介休大靳村是清代介休晋商四大家族之王家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有着内外两座土堡的寨堡形村子。

介休的王姓家族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灵石的王家,他们集中居住在大靳村的内堡之中,村民们称其为王家大院。

在王家大院西端,有一座高大的碉楼。碉楼全部青砖垒砌,高达4米多,远高于整个村子所有房屋。

下面是券洞门,上面是女墙。就在门洞上面门匾的位置上,有一块石雕门匾,上面阳刻三个篆字“迎绵翠”(暂定)。

石雕门匾就在这个碉楼上。

这三个石雕大字,远看土黄色的色调,配合高大的碉楼和西南边残损的土堡城墙,一股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

因为特别显眼,但是因为字体是篆字,一时之间无法辨认,胡哥就将这三个字的石雕门匾照片发到微头条上,请高手辨认。

没想到,这一下子就成了热议事件。好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做出解答。胡哥汇总了下答案,计有迎绵翁、从绵翁、御桑翁、徙绵翁、从绵祤、御绵翁、迎绵翠、从锦羽、捣绵翁等等各种答案。

阅读量手机截图。

从网友给的答案分析看,大都是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分析的都有自己的道理。

比如说从绵翁,网友解释说,跟从绵山介子推的脚步,“士干焚死不公侯”。

因为大靳村就位于绵山西北方向山脚下。所以此说比较有代表性。

比如说迎绵翁,网友还搬出缪篆字典逐字对照,给出了三个字的篆书写法来对应,也很有说服力。

这还不算,有位才艺在身的网友还赋诗一首“绵山立介休,子退拒封酬。翁风还在否,恐多已徙走”。这明显就是支持“徙绵翁”的。

有说是从锦羽的,给出的解释是:皇家老字号,为宫廷做御衣的行当,在当时是很受人们重视的老字号望族。这就有点偏得厉害了。

评论的人多了,就有热闹的气氛了,于是有一位网友给出了专门搞笑的答案:绿竹翁,笑傲江湖中的人物,原住洛阳,住介休这段给忽略了。

笑死个人的网友评论。

这一位搞笑选手的出场,差点带歪整个评论区。有人跟着说:“一座山,有烤串,啤酒成河。结论是三个字:山串啤”。

好了,无论是专业论断,还是搞笑参与,总之,说明大家对古村古门匾,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这是可喜的事。

那么,这块门匾上的字到底是啥呢?先卖个关子。我们先来看解题思路。

首先,看大靳村的地理环境。大靳村是山西介休绵山镇下属行政村,早以前是乡政府所在地,后来合并入绵山镇。

它的位置在著名的5A风景区绵山西北山脚下,距离绵山只有区区16公里左右。也就是说,站在村内,抬头东南方向望见的就是苍翠葱茏的绵山。

大靳村在清代是当地著名的晋商聚集地,可考证的资料显示,大靳村的王家在当时财力富足,村内修建两座古堡,王家出力甚多。

而古代建筑,无论是城堡还是官衙民宅,人们对大门的装饰特别讲究。门匾就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对王家这么富裕的晋商来说,必然下功夫更深。

王家大院老宅院。

从历史文化上看,门匾不仅仅是装饰,上面的题字还有很大的讲究。一般来说,主要是这么几类:风水吉祥用语;表明志向,彰显情趣;标明姓氏来源;彰显家风传承等等。

了解了这些思路,我们再来看大靳村这块门匾上的三个字到底是啥字?

看字体,篆字无疑。也幸好是普通的篆字,如果是九叠篆,那就更难了。

懂些书法的朋友,一看这三个字,就能认出中间的是“绵”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篆字的“绵”字,古字是“緜”,所以,常见的篆字两种写法均有。

有理有据的网友分析。

这块匾的难点在于前后两个字。相似字体太多,所以才引起网友争议。比如说,右边第一个字,篆字转换为现代字,可能是从(從)、迎、御、徙等。末字可能为翁、翕、翠等。

怎么取舍和确定呢?这就要用到前面的背景分析了。首先从这几种组合来分析,中间的“绵”应当指的是绵山的“绵”,这样就为后面的辨认指出了方向。

我们知道,古人的门匾用语就那么几类。而此处的门匾用字也组合不出格言警句的意思,所以,范围吉语的可能性比较大。

网友分析截图。

从以前接触到的方位吉语门匾来说,常见的有:南山拱秀、迎紫、拱辰、西山气概等。

根据前文的大靳村地理位置分析,确定中间的字“绵”就是指的绵山,那么首字几乎可以确定是迎接的“迎”,末字几乎可以确定是翠绿的“翠”。

为了验证此推断,胡哥专门翻出篆字字典,逐个比对,终于确认,的确是“迎绵翠”三字,字义也很通顺,意思一看就懂。

需要说明的是,在篆字比对中,也明白了网友们疏漏在哪里。确实很难,差别仅仅在于个别偏旁写法的细微差别。大家看图就明白了。

所以胡哥最后认定石雕门匾最大可能是“迎绵翠”三个字,感谢广大网友的热情参与,解决了一个古村所见到的门匾问题。

这件事也反映出大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古建筑的兴趣,有这么多热心网友感兴趣,说明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一直在延续。

遍布传统村落里的文物遗存,处处闪耀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光芒。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幸甚。

你们说,对吗?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

一座古堡,一部禁书《金瓶梅》,一座王家大院,都在山西这个古村

一字千金的书法家墨宝,为啥在山西黄河边上的碛口黑龙庙

一道大门,七重防盗装置,透露出了古代山西富豪的不安全感

山西高平有座蟠龙寨,堪称缩小版的皇城相府

千年石佛像浓妆艳抹为哪般?北大教授李零山西看石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