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尘

01

法国著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有句名言:“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就能说出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更有将食学上升到灵魂高度者赛尔斯说:“食之过饱,心灵无法容忍躯体;食不果腹,躯体同样无法支撑心灵。”

众生皮囊皆表相,衣食住行皆文章。

自古以来,食文化不仅占据着我们的口腹,更在潜移默化中支配着我们的情感关系。

电影《双食记》里,吴镇宇周旋在余男和江一燕之间,自以为可享齐人之福,却屡感危机四伏,两个女人喂给他的食物越来越诡异,让他在有了脱发等不良生理反应的同时,也在面对两个女人的时候产生恐慌不安,多疑忧思的心理映射。

那是第一次觉得,原来食物也可以暗藏杀机,能够如此透彻地解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视剧作品中,能将此道发挥地淋漓尽致的虽然不多,但也有佳作。

《长安十二时辰》里用美食来体现张小敬(雷佳音)的人物性格,体现李必(易烊千玺)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商细蕊(尹正)带程凤台(黄晓明)吃街边小面、扔烫火烧、烤地瓜,程二爷邀蕊哥去西餐厅吃牛排、喝咖啡,别看只是寻常之事,却足能衬映出二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勾勒出一份实属难得的知音情意。

正在热播的《清平乐》也是个中翘楚,官家宋仁宗(王凯饰),与皇后曹丹姝(江疏影饰)、苗心禾(许龄月饰)、张妼晗(王楚然饰)这三位娘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在官家与她们吃的几顿饭里埋下伏笔,细品,你细品!

02

在看似平平无奇,节奏缓慢的外表下,《清平乐》与正午阳光之前出品的《知否》一样,内涵着一整套人物关系学。甚至可以说,《清平乐》并非传统概念里的宫斗戏,正如《知否》绝非宅斗戏一样,《清平乐》的内核是一套由天子与朝臣,前朝与后宫,夫君与娘子,主人与仆侍等共同串起的社会关系大戏。

这些关系中的每一个分支,单拎出来都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内质。今天,我们就从王凯所饰演的赵祯与三位娘子之间的吃戏里,看看其内在隐藏的情感关系。

在这里,我们还要借用一个显微镜,即马克斯·韦伯的“理性理论”作为切入口。

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有一个著名的“理性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将人类的社会行动分成4种类型:

1、目的合理的行动,即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引发的行动;

2、价值合理的行动,表现为对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

3、情感或情绪的行动,由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为;

4、传统行动,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为。

如果用韦伯的”理性理论“来观察官家与三位娘子之间的对食细节,就可窥探出他们之间的内在勾连与情感诉求。

03

张妼晗真正打动官家的,是那天晚上煮了凉,凉了热,脓了吃了再重新做的一碗面。

那一刻,因前朝后宫之事身心疲惫的官家,看到身着侍从服的张娘子,为了让自己吃上一口正合时宜的面而如此大费周章,彻底沦陷。

官家也不想分分秒秒被所有人看作天子,他也想在一个女人身上,找到被疼爱、被宠溺的感觉,放下所有身份与防备,只做一个被爱着的男人。

从理性理论来讲,官家对张娘子的感情,更像是情感和情绪的行动,因为几次感情的冲动和感情的状态,而引发了接下来一系列对张娘子的宽容宠爱。

官家对张娘子的爱,并不因其有多貌美,性格有多自由,而是因为在张娘子这里,他可以不是天子,可以不事朝堂纷扰,官家爱上的是这份纯粹被爱的感觉。

作为天下之主,他太需要一个不属于天下,只属于他自己的人,需要一份不因他的天子身份,只因他是赵祯就全心对他的爱。

目前播出的五十多集中,似乎与张娘子的吃戏,只有一两场。

可见,这种感情可以在疲惫时拿来止渴,烦闷时拿来把玩,却并不会成为生活的佐料。

04

《清平乐》的对食戏份里,最让人感到舒服自在的,是官家和苗心合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总是一起坐在床边,或者在方桌相邻的两个边上落座,禾儿递上亲手炖制的羹汤甜水,亲手制做的糕点凉茶,两个人说说女儿,聊聊儿子,闲话家常,轻松闲适。

你看不到任何的索取,也感觉不到一丝的压迫。

越往后看你越会发现,皇后最大的对手并不是张娘子,而是苗娘子,因为她有太多优势:

她和官家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参与了官家的曾经;她是官家的第一次,与官家共度从孩子变成人的关键时刻;她为官家生儿育女......

这里面,无论哪一条,皇后都比不过,都甘之如饴。

就连禾儿与官家在一起吃饭时亲密无间的画面,和体现出来的情感厚度,也是皇后曹丹姝未曾拥有过的。

从理性理念来说。官家对禾儿的更倾向于传统行动,也就是通过习惯而进行,他们从小到大,形成了太多共有的习惯,默契和对彼此之间远近的拿捏。

官家一定是爱禾儿的,但那种爱更多的是一份亲情之爱,是与他共度过患难,经历过挫折,并在低谷时给予他力量和扶持的感恩之情。

05

在整部《清平乐》中,皇后曹丹姝和官家的吃戏最多,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最多。

我们常常看到的画面是:

一张长长的桌子,他们分作两边,旁边是六七个侍奉的侍女在张罗着碗勺杯羹,俩人像一份工作一样机械化地吃着饭。

席间讨论的话题要么是前朝大事,要么是后宫小事,反正都非夫妻之间该有的,而是天子与皇后之间的公事内容。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场戏是两人开开心心的一顿饭,从饶有兴致吃到味同嚼腊:

官家(王凯饰)在和皇后(江疏影)聊话本中的男女情爱,可皇后不仅没能领会官家话中之话的意趣,反而硬生生地接到别处去了。

再加上一番关于规矩,礼仪,教法的争执,原本春光明媚,好好的一顿可口饭菜,到最后变成了难以下咽的鸡肋。

常常话不投机,所以官家像女儿徽柔说的那样,并不爱皇后吗?难道他们除了是撑起大宋江山的合作关系之外,真的没有情感羁绊吗?

从理性理论来观察,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最初,皇后入主东宫是目的合理的行动,是官家在群臣的劝谏下,需要用皇后来满足自己稳定江山与后宫的目的诉求。

大婚后,两人都抱持着价值合理的理性行动:皇后以为官家不爱自己,所以坚持对“皇后”身份的信仰,渐渐失去了少时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纯真;官家以为比起爱自己,皇后更衷心于自己的后位,于是便也顺水推舟地以其之想,还其所愿,对皇后少了疼爱,多了礼仪。

尽管如此,但官家仍然难免对对官家有真实的情感行动:

他跟她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把内心最隐秘的情感袒露在她面前,在喜悦时脆弱时失败时,都渴望得到皇后的分享或抚慰,鼓励或力量。甚至,他们的每一次争吵,也是因为身份与情感的矛盾冲突,是因为太在乎,而非不爱。

在理性理论来说,他们之间的情感行为更为复杂,更为丰富,这反而体现出两个人对彼此的深深挚爱。即使没有性作为牵连和媒介,他们同样在复杂矛盾的情感肌理里,深爱着对方。

06

张妼晗的一碗面感动了官家而受宠了半辈子,但翻脸无情时同样意识到,皇后地位在官家心中的不可侵犯;

禾儿的相濡以沫,更像夫妻日常里随手端来的热汤暖茶,平淡如水,但也最为细水流长;

皇后和官家分坐在饭桌两边那份仪式感背后,牵扯着两人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和社会观的激烈碰撞,更生发出一种生动丰富的生命连结。

如果你是男人,你会希望遇到这三种女人中的哪一个呢?作为女人,你又会想做她们中的谁呢?

无奈世间男女,吃五谷杂粮行食色之性,从未曾幸免于波谲云诡的关系漩涡和无法单纯的情感泥潭。

本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角度决定深度,态度决定高度,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