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陕北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成长轨迹为主线,描绘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人们在对待生活、事业、情感、婚姻等方面的矛盾纠葛,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并歌颂了平凡世界中为了理想与信念而百折不挠,努力奋斗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了许多对人生和未来陷入迷茫和困惑中的人们。

《平凡的世界》剧照

这部小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贫苦农民、国家干部、高干子女、青年学生等等,囊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他们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联纠葛和矛盾对立。其中尤其以孙少安的经历最具有代表性,从一个贫苦出身的农村青年,怀揣改变贫寒家境的朴实理想,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奋斗,抓住政策机遇,成为当地著名的农民企业家,实现了最初的理想。

孙少安是陕北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的一名农村青年,像他这样的陕北后生几乎随处可见,若说少安与其它陕北后生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一个字“穷”。孙家在双水村算得上是最穷的人家,上有年近八旬的祖母,年过五旬的父母双亲,下有上高中的弟弟少平和上中学的妹妹兰香,全家主要的劳动力是年仅23岁的少安。

一家六口只有一孔窑洞,年迈的祖母和玉厚两口子在内居住,少安在窑洞旁挖了个土窝窝安身,至于少平和兰香只能到与孙家关系交好的金俊海家借宿。大姐兰花当年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隔壁罐子村的二流子王满银,姐夫不务正业,到处瞎逛,兰花带着一对儿女家里家外不停忙活,时常还得靠娘家接济,可想而知日子过有多苦。

这就是少安面对的实际情况,两个上学的弟妹需要学费和生活费,家里早就一贫如洗,父母年事已高,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八旬祖母,所有的生活重担都落在少安的肩膀上。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安自幼刻苦读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贫寒的家境迫使他失去了读书的资格。小学毕业后,他便跟随父亲参加劳动,干活时从不偷奸耍滑,总是抢着干那些重活累活,18岁便被队员一致推举为队长,少安心里只有一个目标,牺牲自己的学业,给弟妹争取读书的机会,改变家中一贫如洗的局面,让家人的日子过得像样一些,至少每天能吃上玉米面馍,而不是顿顿高粱糊糊。

《平凡的世界》剧照

可无论少安如何努力的劳动,尽管他挣的工分年年都是满分,却依然无法改变家境贫寒的状况。少安没有被重担所压垮,他努力的寻求突破,在划分猪饲料地时给队员们和自家多划了几分,目的是让农民利用多出来的土地,多收获一点粮食。少安这么做确实是以权谋私,队员们得了好处也不会声张,结果却被书记田福堂告了黑状,公社派人下来调查,发现有五个生产队存在扩大猪饲料地的现象,于是召开群众大会批判这五个生产队长,少安正是其中之一。

少安对此感到痛苦、迷茫、烦恼、忧愁,他知道这场批判大会令他在全公社扬名,在那个重视名誉大过生命的特殊年代,不仅他今后无法在附近村庄找到媳妇,甚至可能影响到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的前途。批判大会之后,少安独自走在回村的路上,内心的苦闷和难过使他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已经23岁了,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懂事之后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人啊!有时候还不如天上的飞禽,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间,无拘无束的翱翔。可当他看到村中的点点灯光,悲愤不平的情绪立马被一股暖流所取代。家中老小都依靠和指望着他,怎么能生出胡思乱想的念头呢?不,他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当从安徽铁匠口中听闻,他们那里的村子把生产队划成小组,搞起了承包责任制,结果地里的收成大大超过往年,农民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余粮。心思活泛的少安召集队员们商议,队员们一致同意并很快便制订出一份简易的承包合同,只是这个想法尚未实施,就被因循守旧的县委领导扼杀在摇篮之中。

《平凡的世界》剧照

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落实生产责任制的政策不久后便在陕北进行推广,少安终于取得突破,让家人不再为填饱肚子而犯愁。这时弟弟少平也高中毕业,在村小当了老师,两兄弟齐心协力,使得家境得到稍稍改观。

随着政策的开放,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解决了最棘手的吃饭问题。少安却又为手中没有活钱而犯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小学同学刘根民的口中获悉到替扩建教室的县高中拉砖的活,胆大心细的少安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挣钱机会,于是跟妻子秀莲商量,除了在公社贷款之外,又在岳父手中借了些钱,购买了骡子和架子车,到县城干起了拉砖的营生。

当时的孙家穷得叮当响,公社贷款七百,外加私借四百,总计一千多元的债务放在如今根本算不得什么,可在当时却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少安和秀莲夫妇齐心协力,冒着巨大的风险干起了拉砖的营生,足以证明他俩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决心。这场营生,除去一应花销,净赚了二千五百元,更让少安惊喜的是,他从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平凡的世界》剧照

少安拉砖时发现,砖瓦在市面上一直供不应求,前景很广。于是他说服一心想拿这笔钱箍窑洞的妻子,在村后公路边上自家的承包地上修建烧砖窑,办起了砖厂。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下,砖厂很快便步入正轨,开始盈利,孙少安的腰包也迅速鼓了起来,甚至开始周济缺乏活钱的其它村民,孙家人第一次能够在双水村中挺直腰杆做人。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无比坎坷,起起落落。正当少安扩大砖厂规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花高价请来的冒牌烧砖师傅却让少安陷入破产,烧出的砖无一例外,全部布满裂缝,根本不能使用,少安除了在砖厂投入的成本之外,还要赔偿客户违约金,昔日红红火火的砖厂瞬间变得冷冷清清,由于缺乏资金周转,少安只能选择停工。

破产的阴霾使少安陷入绝望,他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下地干活,回家后倒头就睡,企图以此逃避现实的残酷。眼看着贷款利息节节攀升,妻子秀莲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忙里忙外,操持家务,又好言宽慰丈夫,给他加油打气。在朋友胡永合的帮助下,少安到原南县贷来一笔款项,盘活了砖厂,度过了破产危机。

随着财富的积累,少安成为闻名全公社的农民企业家,在镇办砖瓦厂陷入亏损后,他接手承包并很快扭亏为盈。发家致富后,他用少平的名义给父亲新箍窑洞,建成村中最气派的居所。偶然间看到村中娃娃在圈养过驴马的校舍中上课的情景,于是给村小学捐款,重修校舍和运动场,并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成绩突出的娃娃。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少安实现的最初的理想,他立足于现实,不断寻求突破,改变孙家一贫如洗的贫寒家境,让年迈的双亲舒展眉头,生活无忧;资助妹妹兰香考上了著名大学,又将回心转意的姐夫王满银安排到砖厂干活,弟弟少平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煤矿工人。自己的小家庭中,夫妻和睦,儿女双全,事业红火,少安成为东拉河一带令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从少安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他始终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寻求突破。对待生活如此,对待感情也是如此。当初,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润叶主动向他示爱,少安在最初的欣喜过后,清楚的明白他跟润叶是同一块地里长出的两种庄稼,永远不可能归于一类。两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家境都相差悬殊,勉强结合在一起很难获得幸福。田福堂向公社告密生产队扩大猪饲料地的事,就是对他提出的警告。

《平凡的世界》剧照

批判大会把少安的名声在全公社搞臭了,让他无法在附近的村子寻下媳妇。因此,父亲孙玉厚才向弟弟玉亭打听有没有女娃娃合适少安。没成想,弟媳贺凤英却说她有个远房侄女只图人好,不要彩礼,于是少安便在父母的催促下前往山西相亲。

本来少安是抱着出门散心的心思前往山西的,可缘分就是如此不可捉摸,秀莲第一眼看到少安就认定他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从此把一片芳心都系在少安身上。少安对秀莲也是一见钟情,她性情温顺,身体健康,模样周正,由于自幼丧母,家里家外的活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更重要的是,当他把家中的贫困状况详细说明后,秀莲表示别说他还有个家,就是跟着他讨吃要饭,她也愿意去。这让少安十分感动,秀莲父亲见女儿态度坚决,也表示说“不怕,穷又扎不下根,将来我帮扶你们过日子。”

《平凡的世界》剧照

少安和秀莲组成了典型的农民家庭,这是最符合现实的一种选择。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故事只能存在于童话当中,现实婚姻更重要的是门当户对和三观一致。少安跟润叶,既得不到田福堂的支持,两家之间很难融洽,再加上润叶的工作关系,两人聚少离多,且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润叶也不可能像秀莲那样家里家外的操持忙活。

理想须立足于现实,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才算理想。不立足于现实,穷尽毕生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的只是妄想。少安的成长轨迹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切忌好高骛远,应该脚踏实地,立足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去突破现实,达成理想。当机遇未到时,要有充足的耐心准备和等待;当机遇到来时应当排除困难、勇往直前;得意之时,需谨慎小心,防范失误;失意之时,隐忍待发、伺机而动,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勇往直前。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的面对着现实。

谨记平凡世界里,所有不平凡的人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