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合肥,因为金兵入侵,南宋偏安一隅,江淮地区在当时已成南宋边区,自然是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姜夔也是热血男儿,有心报国却无门可入。

那一天清晨,姜夔独自骑马上街,路上尽是绿柳,街巷却是荒凉少人,姜夔看着随风拂动的柳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晨,空寂的城中响起了号角声,冷风将号角声吹入到垂柳依依的巷陌之中。我骑着马,身上只着一件单衣,感到很凄冷。路旁种满杨柳,柳叶如鹅绒般金黄,如青草般嫩绿,都跟往日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正是寂寞之时,明天又是寒食节。我硬撑着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居住的地方。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在哪里?只有池塘中荡漾着碧绿的水波。

上片分别送听觉、感觉、视觉三个方面,描写姜夔清晨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这是所闻,空寂的城里 传来了凄凉的音乐声;“马上单衣寒恻恻”,清晨的风是寒冷的,衣裳单薄的姜夔感受到阵阵寒意,这是肌肤所感;“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街头巷陌种满了柳树,“鹅黄嫩绿”用来形容柳叶,这是眼睛所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片前两句中写“空城凄凉”,原因一开始我们说过,因为金兵入侵,江淮地区成了南宋的边区,而合肥距离边区并非太远,因此受战乱影响很大,百姓逃亡,城内一片萧条。接下来“马上单衣寒恻恻”,这是姜夔的感受,独在异乡的凄凉之感。上片最后两句,转为写景,看尽路上的垂杨柳,柳叶“鹅黄嫩绿”,跟江南的十分相似,流露出思乡之情。

下片“正岑寂”,承上启下,当此寂寞之际,又逢“寒食”。然今年的寒食节,不会有往日的盛况,也没有朋友相伴。姜夔满怀愁绪,本无心饮酒,只是正好遇上寒食清明,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小桥宅”代指姜夔在合肥的情人,姜夔在《解连环》词中云:“为大乔拨春风,为小乔妙移筝,燕啼秋木。”

姜夔勉强带着酒,来到恋人居住的地方,与之一起赏春。“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勉强来到,却无心赏春,他怕梨花落尽,眼前春色就变成了秋色,到时就只能徒增惆怅。这一句词化用了李贺的“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指怕好景难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春天逝去,燕子飞来时,就只有一池春水了。春天的逝去,也反映出边城的凄凉,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姜夔他流露出来的家国之恨。

姜夔这首词历来倍受赞誉,在《宋词赏析》中赞它是“词极精妙,不减清真,其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在《宋词名篇赏析》中说它“暗寓一种家国之痛,只是不留痕迹,耐人咀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