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寶寶一天天長大, 每天記錄他的變化:寶寶會爬了、會走路了、能喊爸爸媽媽了.....可這種幸福沒堅持多久,就看到寶寶從“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可怕的2歲”到了。

之前聽別的寶媽說寶寶2歲後有多麼不好惹,我還沒當回事。等到自己的寶寶到了2歲,我是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什麼叫把“不好惹寫在臉上”

也難怪俗話說“2歲的孩子狗都嫌”。如果你家孩子2歲時沒有以下這3個表現,真是撿到寶了。

一、跟家長唱反調

“不要喝水”、“不要喫飯”、“不要刷牙”、“不要睡覺”...從前寶寶每天睜眼喊出來第一句話是“媽媽”,現在是“不不不”,昂着頭、趾高氣揚地把“不”掛在嘴邊。不管我說什麼,寶寶下意識就拒絕。面對寶寶“可怕的2歲”,主持人朱丹也曾吐槽自己的女兒小丹丹,也是一睜眼就把“不”掛在嘴邊,着實讓人頭疼。

二、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按照他的要求來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要是他的要求沒有做到,隨之而來的就是“山崩海嘯”。滿地打滾、大哭大鬧簡直是常態。有一次我跟他爸爸回家時,寶寶跑過來迎接,看到他爸爸穿拖鞋時突然大哭起來。我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才知道因爲他爸爸穿鞋時先穿的右腳,沒按照他規定的順序來

然後他爸爸只好脫掉,穿鞋出去,重新進門把拖鞋穿了一遍,寶寶立刻就不哭了,倒是弄得我們哭笑不得。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喫飯時大家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早上洗漱必須按照他規定的順序來。

三、什麼東西都是他的,佔有慾極強

“那是我的,你不許碰”、“那也是我的,你不能喫”....寶寶過了“不不不”這段時期後,口頭禪就變成了“我的、我的”。他的玩具、小衣服要是沒經過允許被拿走了,立刻變成混世小魔王,好像是誰搶了他的東西一樣。

對爸爸媽媽還好,不會特別抗拒。要是家裏來了小朋友碰了他的玩具,立刻衝上去搶回來,常常弄得我們雙方父母十分尷尬。有時我都會認爲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寶寶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自私?

2歲的寶寶爲什麼這麼叛逆?

其實不只你家的寶寶2歲時如此,這是全世界2歲孩子的特點。對於2歲寶寶諸如此類不講道理的行爲,美國兒科學會總結出: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認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開始出現挑釁行爲;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無法通過道理來溝通。

不是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問題,而是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開始行使自主權了。

寶寶的自我意識出現後,他開始明白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享有一些權利。

緊接着寶寶的各種敏感期接踵而至:秩序敏感期、認知發展敏感期、思維敏感期、社交敏感期等等。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非常想要表現自我,所以就出現了“事情必須自己做”、“家長的要求一定要反抗”、“自己的想法必須被滿足”等等。

2歲是寶寶變化最大的時期,也是性格、思維、習慣、行爲、素質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期,這時家長如何教育至關重要。

該怎樣應對“可怕的2歲”呢?

1、給孩子選擇,而不是命令他

2歲的寶寶特別叛逆,而多數家長應對的方法都是“以暴制暴”,寶寶強硬家長就更強硬。面對寶寶的拒絕、要求,大多數家長都是直接命令,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來,最終只能以孩子大哭、家長大吼告終。

寶寶這時很重視自我權,作爲家長就要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比如要給寶寶洗澡,直接對孩子說:“寶寶我們去洗澡好不好?”寶寶一定會拒絕。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孩子選擇題:“寶寶,你想先讀睡前故事還是先洗澡呀?”這樣寶寶就會跟着家長的節奏走,他也會覺得自己做主了。

2、通過讀繪本故事的案例影響孩子

寶寶的思維方式和成人有很大不同,2歲左右的寶寶聽不懂道理,又以形象思維爲主,很容易被故事和色彩明麗的圖片吸引。如果家長直接告訴寶寶“去睡覺”,孩子肯定不會聽。但寶寶很願意模仿故事、繪本中的人物。

家長要是提醒他“小狐狸好像都是乖乖睡覺的呢~”,孩子就會模仿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乖乖聽話。所以,面對不聽話的寶寶,家長要懂得利用繪本。寶寶2歲時,我幾乎是繪本不離手,給他看的故事多了,對應的主人公多了,很多事情都變得容易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