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近日,家住高唐县姜店镇某村的张先生通过微信向本平台爆料;“邮政银行太忽悠人了,专挑老年人下手。我父亲今年66岁,年初去姜店镇上的邮政储蓄银行存钱,存完钱回到家后也没多问,认为去银行存钱还能出什么岔子。最近几天老太太看到了保险公司的保单,问了一句才知道本来是要存款的5万块钱被邮政的工作人员“忽悠”办成了5年的保险,拨打客服电话后被告知2年内如果取出的话会损失本金,扫描单子上的二维码显示保费只有49470(总保费51000)”。( 高唐大小事儿6月20日)

进入银行存款,究竟是办的存款,还是保险,或者是理财产品,一个66岁的农村老汉显然无法辨别,以致出现“存款变保险”的骗局。对于这样的案件,银保监局、银行监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等等,不能无视,应尽快拿出了处理意见,以到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疫情期间,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不好过,但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更难,费劲八叉积攒了一点小钱想存起来积点利息,却被入了保险。银行利息不管如何变,无论多少起码是一个有效固定的收入,至于保险和理财等产品,能不能盈利,都没有一个说法。对于身在乡下的老农来说,一旦被骗,投诉无门,大多都吃个哑巴亏。这也是为什么“存款变保险”为什么频繁出现在乡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