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个疑心很重的人,甄嬛怀着双生子回宫,他难道就一点没有怀疑吗?

当然不是,他是有疑心的,只不过一直没有表露出来,毕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直到中秋宴会上,果郡王不小心掉出了怀中的小像。

虽说浣碧极力承认小像是自己,雍正也当场赐婚,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是半信半疑,而后来摩格的出现,更是让他的疑心加深了不少,直到夏刈在浣碧那里发现了一打果郡王写的带有“熹贵妃安”四个字的家书,皇帝才彻底下定决心要除掉果郡王。

皇上之所以让甄嬛去杀果郡王,做的也很英明,如果是甄嬛亲手杀了果郡王,那宫里关于他们私通的流言就可以停止,于甄嬛,于弘曕的前途就扫去了流言蜚语的障碍。

果郡王骤然离世,这对于浣碧是不可想象的灭顶之灾。皇上有旨意葬礼不允许听见哭声,怕引起众人议论。这一点彻底的刺激到了浣碧,最后竟一头撞死。

很多人都觉得果郡王死了,果郡王的孩子还在,浣碧完全可以留在世上照顾果郡王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殉情呢?

果郡王死后就被送回了王府,浣碧也是没有想到果郡王离开了京城三年,刚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她缓了很久后,才明白了雍正为何要杀了果郡王,大概是看到了果郡王给她的家书了吧,因为这三年里,每封家书后面,果郡王都会在附上一句“问熹贵妃安”。浣碧自然是知道这句简单的问候里里面包含的煎熬和思念以及危险,所以她才鬼迷心窍地保留了这些信。

浣碧其实也没想到她留的这些家信会害死了果郡王,她只是想利用这些信扳倒甄嬛而已,只要甄嬛没了,果郡王就不用三番四次为了她冒险了,也不会看不到浣碧的好了。只是现在的确是因为她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果郡王一死,她也没了希望,加上要是让甄嬛知道这事,也不会放过她的,那还不如现在跟着果郡王去好了。

还有一点,她心高气傲,觉得哪里都比不上甄嬛,但是她却可以为果郡王去死,这点甄嬛永远也做不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