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三国历史·分析篇·第1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的来分析。首先夷陵之战,刘备损兵折将是事实,损失了多少人马,有待分析;刘备兵败,病逝白帝城,蜀汉王朝内部统治出现动荡,南中孟获等蛮夷发动了叛乱,诸葛亮又一次出动了大军,而且不少,足足50万人马,征伐南中。这是否符合实情?

这个需要归类来来看了。首先,我们得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看待问题,毕竟这个问题,就是以《三国演义》里面的情况为基调:

关羽一死,刘备大怒,兴兵伐吴,一次就出动了75万大军:

《三国演义》: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很可惜,刘备兴全国之兵,却被东吴名将陆逊给击败,火烧连营七百里,成功的一举击败了刘备的数十万大军。夷陵一战打完,刘备的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了。短短3年不到了,诸葛亮接掌蜀汉王朝之后,再一次发兵南下征伐南蛮孟获,这次出动就是50万大军。

《三国演义》: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

从这里看出一问题,蜀汉王朝的兵力不少,或者当政者征兵的强度非常高,完全符合穷兵黩武的定义。这种现象不仅仅在蜀汉王朝之中发生,在曹魏和东吴也经常出现,这是罗贯中先生的一种写作方法,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夸张的艺术表现方式。

无论是夷陵之战,还是诸葛亮征伐南中,兵力数十万,如此强大的兵团,在我看来,是《三国演义》作者为了突出战争双方的差距、残酷、以及敌对双方强弱关系,为到达某种戏剧性效果。总之,《三国演义》之中的兵力问题,是进行夸大了,千万不要拿到真实历史中来讨论的。

那么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蜀汉王朝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兵力也是如此。刘备的家底是荆州兵+益州兵+一些少数民族,总共加起来不超过10万,七八万左右。然而,关羽镇守荆州,丢了,兵马损失不少。刘备兴兵伐吴,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该超过了5万,可以说举全国之力伐吴了。

无奈,此战战败,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差不多就有5万人。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王朝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加上刘备忧愤而死,导致国内叛乱四起。因为这个情况导致,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根据《文献通考·卷十》:汉昭烈章武元年,有户二十万,男女九十万。蜀亡时,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从蜀汉人口这个数据看得出来,蜀汉王朝的真实兵力是少的非常可怜的。尤其是经过夷陵战败,损兵折将一半,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诸葛亮了,不仅稳定了蜀汉政治,还通过治理内政,将兵力再次恢复了建国时期的水平。

《后主传》: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诸葛亮南征四郡,派出了3路大军,西路军:估计在1.5万以上;主要将领:丞相诸葛亮、参军杨仪、越隽太守龚禄。中路军:庲降都督李恢,估计兵力不多,兵力大约在2000人左右。东路军:门下督马忠,因为对手比较弱,兵力也不会很多,估计在2500人左右。诸葛亮南征军的总兵力大约在2万人(或者略多)。而许多当时蜀国有名的大将均没有参加这次战役,比如:魏延、赵云、吴壹等。

由于南中地区特殊的民族、地理和气候特点,使得双方的兵力不可能很多。从作战时间和作战规模来看,诸葛亮南征只是一场平定偏远地区叛乱的中、小战役。这也是《三国志》记述简略的原因之一。

所以,《三国演义》之中,兵力的多少,看看就行了,不要当真。如果刘备真有70万兵马,估计在梦中都会笑醒,光复汉室,可以说非常容易了。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汉晋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