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对数码了解不多的朋友来问我,为什么她的移动硬盘在前不久突然速度变慢了一点,后来查看之后,发现原因就是她新买了一个USB 2.0的集线器,移动硬盘不是以前那样直接连笔记本。在后续的聊天中,发现她对不少硬盘的使用知识都不清楚,今天借这个机会,以希捷简系列为例,跟大家聊聊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使用小知识和细节。

为什么明明还是那个移动硬盘,但使用的传输速度却不一样了?不少朋友在使用移动硬盘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USB 3.0和 USB 2.0混用,以希捷简系列为代表的移动硬盘基本上支持USB 3.0接口协议,该协议是当前主流且较快速的接口协议,硬盘机身本身是没问题,但问题就出现在了中间的连接环节上了。

一种情况是,移动硬盘是原配的数据线(USB 3.0)丢了,于是用户随便拿着一条可能是USB 2.0的连接线凑合着用,不过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少了。第二种情况就是我这位朋友情况了,笔记本的接口不够用,于是到网上随便买个十几块钱的集线器(USB 2.0),速度当然会慢下来,如果不想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点预算花四五十块买个USB 3.0的集线器就可以了。

USB 2.0作为上一代的接口传输标准,理论值的传输速度是60MB/秒,而在实际上的速度大概在20-40MB/秒,因此移动硬盘在该传输环境下速度无疑会“缩水”很多。那么如何辨别USB 2.0与3.0呢?这里小技巧有一个,就是看接口里面是不是蓝色的(USB 3.0),在数据线上这个标识做得比较普遍,笔记本、PC上有些有,有些没有,不过现在的电脑绝大多数都是USB 3.0了。

除了连接问题,不少数码小白对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容量会有疑问。例如1TB的希捷简系列,为什么在电脑上显示它的容量只有931GB?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厂家“偷工减料”造成的,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存储单位的换算标准的不同。在计算机系统的换算标准是1024进制,即1024MB=1GB,1024GB=1TB.而硬盘厂商则使用1000进制,也就是说1000MB=1GB,1000GB=1TB。因此当两种不同进制的换算标准交织在一起,必然会产生误差。同时移动硬盘的文件系统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移动硬盘显示的容量比标注的小是正常的,这种现象不单出现在移动硬盘上,其他有存储元件的电子设备也一样,例如128GB存储的,实际上能用的就117.4GB。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移动硬盘在传输不同类型的文件时,速度会不一样?其实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移动硬盘(机械)上,固态硬盘照样也会出现。如果把往硬盘里拖拉文件比喻成搬东西,那么大容量的视频文件、游戏文件、压缩文件相当于一个打包好的箱子,虽然有点重,但搬起来方便。而那些容量小、种类繁多的文件相当于各种装饰物品,搬起来要小心翼翼,速度自然满了下来。像希捷简系列传输数GB的电影文件就能达到100-130MB/秒的速度,传输一些各种各样的数据文件,速度则会相应降低,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临近尾声,顺便说下一些Mac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在Win上用过的移动硬盘,换到Mac上有时要重新格式化,其实这也是移动硬盘的文件系统“捣鬼”,只要你在电脑上的硬盘的属性里把文件系统设置成“exFAT”就可以了,像希捷简系列就会默认成该模式。移动硬盘使用出现的一些状况大多数都不是大问题,大家日常稍微注意下基本就能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