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龟兔赛跑》悖论

《终身成长》里讲了《龟兔赛跑》的悖论,这个观点让我眼界大开。

故事很老套,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睡着了,乌龟赢了比赛。

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不能骄傲。

那么我问你们,你是愿意做兔子、还是愿意做乌龟?

估计我们所有人都还是愿意做兔子吧,只是不要当那么傻的兔子。

因为兔子天生跑得快,如果不大意不骄傲,怎么也不会跑不过乌龟啊。

这就是《龟兔赛跑》的悖论,它强调了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天赋,努力的乌龟只有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也就是天才们打瞌睡时,才能取得成功。

-2-《龟兔赛跑》的底层逻辑

可是,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做龟兔赛跑的比赛。

你所处的每个领域都有比你快得多的兔子。你想讲书,樊登老师就是兔子;你想创业,BAT都是兔子,更可能是猎豹;甚至你想跑个步,就会突然发现比你快的兔子——大神多了去了。

在任何领域,大部分的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怎么也做不了一只能力超强的兔子。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最重要观点就是:这世界根本没有兔子和乌龟,只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区别。

固定型思维就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一成不变”,兔子认为自己是兔子、乌龟认为自己是乌龟,这都是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则认为“能力并非天生,只有通过后天努力培养才能获得”。也就是兔子不认为自己是兔子,乌龟不认为自己是乌龟。

龟兔赛跑的底层逻辑就是:

兔子是固定型思维,它认为自己是兔子,怎么也能赢得了乌龟;乌龟不认为自己是乌龟,只要努力跑就行。

龟兔赛跑就是成长型思维对固定型思维的胜利。

-3-“终身成长”的体会

我曾经也是一只乌龟,只能以龟速走路。

2015年,我在一次打羽毛球时,突然浑身汗如雨下,那种感觉怎么说呢,非常憋闷、从心底难受,后来我知道了这种感觉有一个专业名词——“濒死”的感觉。

后来我去医院检查,被告知是冠状动脉中度堵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严重的就是心肌梗死。医生说我不能再做任何运动了,只能散散步,最多打打太极拳什么的。

那时的我体重85公斤,真地是只能龟速地慢慢走路。有一次,我陪着妻子孩子散步,走了500米就走不动了。我让她们先走。看着她们逐渐走远,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深深的悲哀和绝望,人生的路那么长,我可能就不能陪着她们走下去了。

我不甘心,我开始每天走路。我买了一个心率手环,下载了一个APP天天记录自己的里程。慢慢地,我可以走得快一点,又可以跑起来,也跑得越来越远。只有经历过那种深深的绝望,我才体会到每天能走走都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曾经500米都走不到,我才体会到每天努力走远几米、走快几秒都是最大的满足。

5年过去了,我一共跑了1万3千公里,完成了78个马拉松,其中9次全程马拉松,记得第一次跑全马我还带着速效救心丸比赛。我的体重也减掉了20公斤,各种血液指标都基本恢复正常。由于心脏问题,我跑得不快,看着心率表慢慢跑,慢慢走。

所以看到《终身成长》这本书,我非常震撼,我自己的跑步历程正好验证了成长型思维的真理:“没有什么天生可以或者不可以,只要每天努力,每个人都能达到不可能的自己”。

现在我很后悔没有早看到《终身成长》这本书,早了解终身成长的知识,只是自己在陷入绝望中,误打误撞,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不过估计那时看到这本书也不会相信。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早看到这本书,早听到我的案例,能够了解成长型思维,能够对生命有所启发、减少损伤。

最后我想说,我希望做那只有着成长型思维的小龟,永远奔跑在努力的路上。生命,不是谁跑得快谁就是赢家,而是谁成长的多谁才是胜者。生命,也不需要证明给谁看,只有完全改变了思维模式,才能走出生命的死循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