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一味药,修行保“健康” | 文 三只眼文斋

禅,是无穷大的空间与无限长的时间之中本来存在的真理,它不需要人来传授,能传授的是体验禅的方法。

参禅,是为了让众生认识自我,达到身与心的统一,是一种自我觉悟和修正自我观点的过程。

禅,起源于印度而形成于中国。禅,是智者的领域,是无我的天地。

众生活在世间,受到五欲六尘的侵染,患了贪嗔痴疑慢的“疾病”,禅就是治愈疾病的一味药,所以,我们要参禅。

参禅并不神秘,其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也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本来面目。因为污染代表妄想执着,自性代表如来智慧德相,只有参禅祛病,才能得到究竟涅槃。

修行是参禅的方便法门,并非参禅目的。修行到开悟,就如同医生开出的药方,按方抓药、熬药服用,最后痊愈。

唐代高僧临济禅师主张“山僧说处,皆是一期药病相治,总无实法。”意思是,禅是一味给你治病的药,一病一方,一病一法,法无定法,与病相治,总无实法。

自从六祖慧能提出顿悟之说后,我们不禁思考,是否人人都需要这个修行的过程呢?汤药是给有病之人服用的,身体健康的人完全用不着,如果给健康的人服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人人具足,只是有人的佛性被执着妄念蒙蔽了,成了“病人”,但也有未受侵染的天生慧根,也就是临济禅师所说的“无事是贵人”。

这里的“贵人”,并非之腰缠万贯的富人、或者高门大第的权贵,而是指那些本具平常心,无外缘纠缠的人。这样的人是健康的,他们无用修行,只需一个契机便能顿悟本来。

无论是修身、修心,都带了一个“修”字,都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因此,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保“健康”,无病者不修,真正“健康”的人是不用修行的。

禅这一味药,你参了,你服用了,虽说恢复了健康,但也是有后遗症的。

因为真正健康的人,连健康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修”这一个字,是为了弥补缺陷而存在。修行,只是一时的方便,不过是弥补缺陷的一种应急手段。

说道“修”,就涉及到方法和见地,但“我见皆是造业”。求佛求法、看经看教,即是造地狱业。其实,佛与祖师都是“无事人”,是无疾病的健康人。

真正健康的人,是平常的人。正如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提到,无念、无相、无住是成佛的法宝。如果身具这三大法宝,便是一个具有平常心的人,能做到不修而修,豁然而开悟。

因此,我们说真正“健康”的人不用修行,平常心便是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