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阳气,为生命之根,失此百病不约而至!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中医认为,人的一生就是阳气衰减的过程。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于体表,皮肤毛孔舒张,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中医养生讲究,“冬病夏治”。

此时,补阳气,护健康,一年少生病。

那么,生活中,我们还如何养护阳气呢?

提醒:出现4个表现说明你阳气不足,引起重视!

1、脸色苍白,没有血色的人,也说明阳气不足,气血不通。

2、怕冷,阳气不足的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怕冷,即使是夏天,也经常手脚冰凉。

3、阳气损伤,也会引起腹泻腹痛,时候甚至会在排泄物里出现未消化的食物。

4、经常生病,阳气不足,免疫力比较差,所以身体比较虚弱,经常会有各种小毛病。

夏季,补阳气:护一处,食二物,养三习,少做四件事,一年少生病

【护一处】

肾,为阳气生发之处。

所以先要护住阳气,就要保护好肾脏。

平时多饮养肾茶,即可提升肾脏功能,也有保护人体阳气的作用。

经常喝冷饮,有损身体脏腑阳气,造成阳虚。

可以在水中加入黄须、玉竹、蒲谷丁、玫瑰花,都是养生不错的选择。

【食二物】

1、姜

中医养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

生姜性辛温,具有和胃补脾护阳的功能。

夏季阳气上浮,容易造成阳气空虚和损耗,多吃点生姜,可适当扶阳。

所以,此时做菜的时候,可以多加点生姜。

2、芡实

芡实具有补脾益胃、益肾固涩的作用。

芡实和山药的作用差不多,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

芡实也是药食同源的食物,经常食用,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阳气不足的改善有利。

此外,我们熟知的韭菜,栗子,羊肉等会都是补阳气的食物,可适当食用。

【养三习】

1、养成睡午觉的习惯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

阳气者,烦劳则张”。

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所以熬夜的人会损伤阳气。

人们往往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忽视午觉的作用。

“午”是指正午,白天11点到13点的时间段。

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有助于保护身体阳气,呵护心脏,缓解疲劳等。

2、养成晒太阳的习惯

经常晒太阳是从大自然获得阳气的最简单方法。

但是到了夏季,人们往往害怕太阳。

其实我们可以避开中午的阳光,在早上9点或是下午4点,出去晒晒太阳。

中医讲“人体腹部为阴,背为阳”。

所以,多晒后背,有利于疏通督脉、调和气血。

3、养成泡脚的习惯

脚底,对应着人的内脏和器官,脚也为肾经的“源头”。

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肾脏健康,提升阳气。

所以,在睡前半小时,每天用热水泡脚,有利于延年益寿。

也可以在水中加入生姜,花椒,肉桂,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泡脚水,温度38℃-40℃左右为宜,以15-30分钟为宜。

【少做四件事】

1、少贪凉过度

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凉茶、冷饮,猛吹空调。

而贪凉过度不知不觉就损伤了身体脏腑阳气,引起阳气不足。

因此,饮食上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也要避免长期在空调屋内。

2、湿发入睡

夏天,人们都习惯冲个澡,再睡觉。

但是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头发吹干,很多人以为天气热很快就干了,然后直接入睡。

殊不知,头发湿,就进入睡眠状态,会引起湿邪入体,损伤阳气。

并且也会引起头疼,头晕等不良表现。

3、久坐

长时间久坐,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还会损伤体内的阳气。

中医讲“动则升阳”。

所以经常久坐的人,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会导致血液受阻,身体代谢慢,阳气也会损伤。

尤其是一些办公室长时间久坐的人,在吹着空调,对身体来说更是“不堪重负”。

想要提升阳气,也要积极的进行运动。

4、少饮酒

喝酒不仅会引起酒精肝,肝硬化。

酒为湿邪,饮酒过量的话,不利于阳气补充。

长期喝酒的人,会导致湿气加重,也会引起多种疾病发生。

为了健康,尽早戒酒,尤其是男性更要注意。

相关文章